分享

何谓“德”?理解校训精髓的钥匙!

 渐华 2021-05-23

     我们的校训是“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要深刻理解之,必要深入理解“德”的涵义,因为这是开启后续博学、经世、济民之基础,或曰次第之首。不过,在中国人眼中,“德”讲的多,但何谓“德”却探讨的比较少,似乎这是个不言而喻的字眼。近日读书,我对“德”的理解逐渐清晰起来,也愈加理解了为何厚德才能博学,才能经世济民。

校训石

     说起“德”,必离不开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若追问,中华文化最后一节阶梯到底是什么?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人能弘道,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是要形成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国文化的集体人格,就是要成君子。世界上其他民族,其文化人格或是圣徒,或是骑士,或是绅士等等。五千多年来,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是成为一名君子。也因此,《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因此,德与君子似乎是一体两面,君子就是人格化的德,德就是君子应有之义。许多高校校训,都有“德”这个字,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武汉理工大学“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等等。

清华校训石

     写到这里,似乎还是没有明白“德”到底作何理解,要深入理解还是得从《周易》的这句话开始,特别是厚德载物这句话。厚德方可载物,这里的物,是看得见的大地上所有的东西,无论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好的还是坏的,大地都无分别的收入怀中,不离不弃。我们说大海因不择细流而成其广大,但大海与大地相比,还是狭窄了。君子,就应该要像大地一样,广纳一切,方可承载万物。不过,是个人就有缺陷,有缺陷不可怕,对于君子来说,只要活着,就自强不息。所以,君子自强不息,君子厚德载物。从这个角度来讲,德的真正涵义似乎逐渐显现了,德,就是广大,无私!

     我上面的这些理解,其实也只是一种推测。不过无私、广大是“德”的主要意思应站得住脚。有的学者从卦象来理解(曾仕强),内容就非常庞杂,这里我们取其要义来理解不会有错。要进一步理解“德”,还是得回到君子人格这个旨规上来。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对君子与“德”的论述很多。但是如果我们通读《论语》,发现孔子也没有就“德”是什么,君子是什么进行定义,就像孔子对什么是“仁”没有具体定义一样。但是,孔子为了让弟子们更好理解君子,他指出了君子的对立面:小人(注意,这里的小人,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理解的那种贬义小人),用君子与小人的对比来理解君子人格。我们来看这句话: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这里,君子与小人对比就是我们理解二者之间很好的切入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解释:

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请看,君子与小人的差别,根子上是公与私的不同。君子以公共利益为重,就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这就是《周易》中“德”的品行。小人以私人利益为重,这里的“土”与“惠”指的是个人利益。请注意,这里的君子与小人没有从道德意义上来评判,君子与小人二者之间没有好坏对错之分,但是,也请注意,虽然没有对错之分,但却有层次之别。请看《大学》第十章中有这么一段话: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这里可以清晰看到,君子心中的次第是德,人,土,财,用。这里的土,就是土地,以土地来寓意个人财产。在农业文明时代,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从《大学》中的这种排序,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德为先,德与土之间,是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所以,德是根本,有德,就有君子人格,一个具有君子的国家,人丁兴旺,有财有用。写到这里,我们应该就理解了德的涵义,也同时理解了君子的人格要义,那就是“利人、利他、利天下”。

     写到这里,我们再来理解我们的校训吧!厚德,就是希望我们经院人要有君子人格,胸怀天下,唯有此,才能把民族复兴作为己任,主动担负起时代责任。没有这种格局与胸怀,为人与为学都不够广大。有厚德之基,才能奋而去博学之,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经世济民是学之用,身怀知识,就有了做事之能力,经世济民才有了可能。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写字成为习惯,让文字拥有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