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虚!虚!你之所以痛风,根源就在阳虚!

 在水一方2 2021-05-24
搜狐媒体平台 05-20 12:45

中医认为,痛风发病多在40岁以后,正是脾肾易虚之时,《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五八,肾气衰”。《永类钤方》云:“体虚之人,受风寒湿毒之气,使血气筋脉凝滞,传于骨节四肢间,肉色不变,骨如虎噬之痛,昼静夜剧。”可见痛风的形成乃体虚导致。高尿酸血症作为痛风的生化基础,其发病与脾肾两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则骨髓不充、骨失所养,易招致外邪侵袭。肾主气化,对后天脾土有温煦、推动的作用。如果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吸收、输布、代谢,必聚而成痰湿膏脂之邪,此痰湿、膏脂之邪若久而不去,就会成为病理产物阻塞气机。肾主水,司二便,在肾阳的气化下,膀胱将代谢后的浊液化而为尿。若肾虚气化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尿酸等湿浊不能排出体外,即发为高尿酸血症。尿酸作为一种湿浊之邪,内停脏腑、营血脉络即为高尿酸血症,停滞于筋肉关节则成为痹之伏邪,并由此发展为痛风。

由于痛风常以红肿热痛并功能受限的急性关节炎作为首发表现,故现代医家多认为属于中医热痹或湿热痹范畴,但此痹证不能概括痛风所有的表现,如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尿酸性肾病等。中医认为,湿、浊、瘀乃是痛风的基本病机,其根源为脾肾阳气不足或亏虚以致清浊代谢紊乱所致。

痛风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人,而肥胖的病因病机,则不外痰湿。痰湿浊实同为一物,痰为湿之聚,湿为浊之渐,浊为湿之甚,痰湿浊同为阴邪,其性趋下,故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下肢足、膝、踝关节,其症状则为下午及夜间痛甚,这都与中老年及午后阳气馁弱有关,这也符合《内经》:“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疾病表现规律。

现今痛风患者有低龄化趋势,这一方与除饮食因素有关外,还与现代人戕伤阳气的生活方式有关:如喜饮生冷冰冻,多食宵夜;起居失常,阳气烦劳而张失;少动多逸致气血流动不畅,阳气无以化生;房事过度致元气困乏等等。

中医认为:一切肥胖皆寒湿瘀浊堆积三阴,阳光一照,阴霾尽消。也就是说,阳气是人体的根本,人之所得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这一点表现在慢性痛风病患者中则更为突出。《灵枢*口问》中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痛风痰湿浊瘀的产生,即是体内阳气不足及不能敷布所致,为本虚标实之症。痛风患者要如何补足肾阳,我们将在后续的文章中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