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庭前芍药妖无格,唯有牡丹真国色

 五次方物语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七绝《赏牡丹》,诗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图〇

为抬高牡丹,刘禹锡下笔如有仇,极力拉踩芍药、荷花两大传统名花,措辞不太厚道,心情可以理解。盖因唐代恰是牡丹地位上升期,吹捧牡丹实系“政治正确”。纵观牡丹的发迹史,武则天算是首倡者,李隆基、李白、刘禹锡等等跟着起哄架秧子,最终将牡丹送上“国色天香”之神坛。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详情按下不表。

图① 牡丹

图② 芍药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P. lactiflora皆为芍药科芍药属形态相似,但也不难区分。前者是落叶灌木,株高可达2米;后者是多年生草本,“一岁一枯荣”,地上部分会在冬天枯萎。在牡丹尚未咸鱼翻身的阶段,曾长期被呼为“木芍药”,如《通志》云“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姑其初曰木芍药”。

图③ 牡丹

图④ 芍药

“牡丹是树芍药是草”,界线明晰,然枝繁叶密不见茎秆的情况就不好判断,照片尤其如此。此时看叶子也行。二者叶型大致相似,茎中部都是二回三出复叶,小叶形状多有不同:芍药小叶窄又长,顶生小叶裂至基部;牡丹小叶宽且短,顶生小叶不裂至基部,顶裂片再裂,犹如鸭掌。我感觉这个区别就很大了。

图⑤ 还是牡丹

但还是有问题。芍药是遗传稳定的单一物种,栽培牡丹却是由紫斑牡丹杨山牡丹矮牡丹卵叶牡丹中原牡丹5个原生种驯化和杂交育成的高度杂交种(黄色品系还有大花黄牡丹参与)。血统乱,叶型也跟着乱,因为指不定跟哪个祖宗关系更近。如图⑤的牡丹,小叶狭长如芍药,顶生小叶尖锐,你会不会犯晕?

图⑥ 牡丹

图⑦ 芍药

我自打认识牡丹和芍药以来,一直看叶子区分,靠的不是形状细节,而是总体气质。芍药叶子浓绿,幼嫩时亦有暗红色,蜡质光泽明显;牡丹偏向于黄绿色,常有红晕或黄晕,叶面质地如磨砂,基本无光泽。诸多差异导致整体气质迥异,无需近观亵玩,打眼一看便知端的,本砖家从未认错过(错了也不承认)。

再者,限定牡丹和芍药两种,蒙住双眼用手摸也能摸出来。芍药有一个极细微的特征,“叶缘具白色骨质细齿”,细齿之细肉眼几不可见,我这眼神更是白费,但手指抚过却能体会到轻微剌手,而牡丹的叶缘柔顺无齿感,绝对没有类似特征。不止是牡丹,同属除芍药外的其它种类均不具备此特征,蝎子拉屎独一份。

图⑧ 牡丹

图⑨ 芍药

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茎、叶反倒是末节,仅凭花、果当然也能辨认。芍药的花盘仅包裹住心皮基部,几个“小犄角(心皮)”是散着的,牡丹则是紫红色花盘完全包裹住心皮,仅露出“小犄角”的尖儿。芍药的花常突兀而出,致株形散乱无章,花重枝软,又有倒伏之忧,而牡丹花却如镶嵌于叶丛,更显雍容典雅。

图⑩ 牡丹

图⑪ 芍药

果实更易分辨,牡丹灰突突毛茸茸,芍药绿油油光溜溜。牡丹的花期早于芍药,此时已全部香消玉损,变成了图⑩的模样;芍药的花骨朵刚开始支棱起来,过几天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如果你错过了牡丹,不妨留意一下芍药。Over。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