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买故我在? ——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阅读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5-24

我买故我在?

——关于消费的经济哲学沉思

曹东勃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反思消费社会加诸我们的种种可能的危机,正当其时。

  近半个世纪前的1970年,鲍德里亚在其成名作《消费社会》一书中,给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判断:“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③这种物,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而是工业革命以来大肆繁衍、近似一种热带丛林的“人造物”的体系。在这样一个人造王国之中,“我买故我在”就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在消费主义的框架下,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人们所消费的,也不单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更在于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物品的泛滥与趋同,使得人们不知所措,既不知道如何犒劳自己,也不懂得怎样惊喜他人。本能的惰性促使人们乐得把购买决策权让渡、外包出去,遂成就了种种趣味商店、创意礼品乃至各种恶趣味。

④消费品不再追求永恒,而是加速折旧、流变、迭代。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因此,物的消费呈现出加速度态势:在传统社会对着一件物可以讲述几代人的动人故事,而消费社会一个物件可能只能讲述自己人生中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的故事。

⑤在积贫积弱的时代,解决温饱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要务,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恐怕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并只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堕落;在现代社会,如何摆脱这一亘古未有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笑的“何不食肉糜”问题。可是,在这样的轻文明时代依然诉诸物质资源,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

⑥饶有意味的是,当下的消费社会中,一方面是“剁手党”“月光族”之类的“隐形贫困人口”大潮汹涌,他们“花今天的钱,哭明天的穷”。这些“消费社会里的穷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在准备不够充分的状态下就卷入消费的浪潮。另一方面却是所谓“资本主义精神”的渐趋消遁和劳动神圣的工作伦理一去不返。长此以往,一个在收入上稳定增长的、可持续的消费者阶层也会“缩水”。“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未来理想社会中生产状态同时也是生活状态的这段描述,仍然是消费社会下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指针。

⑦消费社会满足了人类的欲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及更使得消费社会超越时空限制而如虎添翼,大数据真正掌握了我们的个人偏好。然而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对此,西方学者弗洛姆的警告发人深省:“一个幽灵正在我们中间徘徊,然而,只有少数人清醒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社会,它服从计算机的命令,致力于最大规模的物质生产和消费;在这样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尽管他吃得好,娱乐得好,然而他却是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感情的。他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这个意象,恰如电影《千与千寻》里那两位因贪食而异化为猪的成年人。

 ⑧挣脱消费社会的陷阱,于个人于国家而言,都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想象一个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大学图书馆,对其实行总量控制,在买入一本新书的同时剔除一本旧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新书无论在内容和其他质量方面必须超过和包容旧书的全部,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它避免了藏书总量虚假繁荣之下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            

                                     (选自《文汇报》2019年07月19日,有删改 )

3.第⑥段中“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4.分析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5.下列表述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今时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犹如身处热带丛林受到外物的包围。

B.在消费时代,“买买买”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种社会思潮。

C.在现代社会,摆脱精神空虚和心理忧郁的有效方式是进入消费怪圈。

D.机械化社会,人往往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因贪婪异化为物。

6.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时下各种文创产品的热销也反映出市场上商品的泛滥与趋同这一不争事实。

B.由于商品质量问题的频发,现在的消费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久耐用了。

C.未来理想的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完全可以将生产状态与生活状态合二为一。

D.智能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模式的变化对于人的精神生活造成的影响。

7.电影《天生购物狂》中有一句话说:“我喜欢新衣服,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穿上新衣服,忧郁在这个世界上就无处容身了。”请结合本文观点作出分析。(5分)

阅读答案:

3.2分)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1分),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1分)。

4.3分)作者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的描述(藏书书总量控制,藏书质量不断提高),以图书馆建设中的避免虚假繁荣之下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来类比当下消费社会中个人和国家应该杜绝过度消费,应当追求高质量发展(1分),内容上承接上文分析,回答了“怎么做”,又照应了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使论述思路和结构完整(1分);类比说理增加了说理的形象性(1分)。

5.3分)D

6.3分)B

7.5分)电影《天生购物狂》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要通过消费来解决精神困境(1分),文中认为过度消费会给我们带来种种可能的危机,比如,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1分);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1分)。作者认为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1分)。因此,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消解内心的贫瘠(1分)。(答对1点得1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