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赢在起跑线上”过时了?你或许不这么认为

 偶然间的菲菲 2021-05-24

有人问?现在的教育还是在倡导“赢在起跑线”上吗?想知道答案就留心看看身边的孩子们,他们的周末是如何度过。

好多时候,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孩子喜欢的,只是家长觉得,让孩子在童年接受更多的特长是为了孩子好。

前几天,看到一本书《有限管教》的作者就是倡导在孩子的生活中作为一个旁观者。意思是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特体,而不是对他的生活强加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如果孩子寻求我们的帮助,一定要全力以赴。这也就涉及到了“边界问题”。

因为边界不仅存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它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个隐形安全屏障。如果这是横向边界的话,那么纵向也存在这样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de自己的成长边界,它跟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恰恰相反。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成长的边界》,作者在里面给到了我们全面而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论据充分、文笔流畅,饱含发展广度和晚起步的案例。正如大卫·爱泼斯坦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培养广泛涉猎的能力让我们面对邪恶的、永远充满意外的世界做好准备这本书被认为是本年度最重要的育儿和商业书籍。

作者大卫·爱泼斯坦,《纽约时报》No.1畅销书作家,前作受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盛赞。他的作品受到了一系列组织的表彰,并被收入最佳科学与自然写作选集。

这本书是比尔·盖茨2020年度书单重磅推荐。瞬息万变的AI时代,我们的成长路径在哪里?我们需要把自己打造成“通才”吗?万维钢、李笑来、古典、采铜、成甲都是终生学习的践行者,他们齐声盛赞这本书,这也说明了通才时代,比刻意练习更重要的是刻意尝试。跨界是为了更好地终身成长,而成长不设界,随时可以更换跑道,未来才有可期。

01这个时代为什么更需要通才?

人类社会的重大突破,大多都是由身兼多能的通才完成的。用现在时髦话就是“斜杠青年”也叫:通才。或许你觉得刻意练习、赢在起跑线、成为专业精英或者通过一万小 时定律相信真的能够打造超强人才,从而成为通才。那么这里作者强调的就是注意后刻意练习。

什么是后刻意练习?作者认为后刻意练习刻意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世界,并且适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正学习教学,音乐和体育的儿童,刚刚走出校门试图寻找自己人生方向的大学生,处在职业生涯中期渴望改变的专业人员,以及准备进入人生新阶段以寻找新职业 的准退休人士。所以说后刻意练习没有限制,只要你想改变。

在一个鼓励甚至强烈需要“超专业化”的世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维护广度学习、多样化经验、跨学科思考和晚一步专业化带来的利益和优势。随着社会日趋复杂,加上可以让世界成为一个浩瀚的物联网体系,身处其中的个体只能看到一小部分,所以从一开始就兴趣广泛,随着自身的不断进步,不断拥抱多样化的角度和体验。这就是“通才”。

02 自我成长的方法

达尔文之所以能提出伟大的进化论,要得益于他广泛求知的精神和博物多闻的能力;“苹果教父”乔布斯也曾表示,苹果电脑的优美字体完全得益于他在大学旁听的书法课。所以我们在多个领域学习的东西,在以后多少都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掘自身更多可能性。就如同前面所说的,好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圈子,作为局外人去看待问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候专业会局限我们想象力,就像现在流行又实用的表达“走出舒适圈”去体验圈外的世界,才会有更大的想象力,才会成长。但是成长肯定意味着改变,多少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觉,现在有一些专家可能因为越来越过度专业,而使得他们越来越狭隘,好像把“圈子”变成了“俄罗斯套娃”,思想只能是越来越小。其实这一点呢,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正如书中作者举到的例子:专家们创造的专业信息越多,好奇的涉猎者做出的贡献也就越多:他们把广泛存在但是迥然不同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些未被发现的公共知识。新的公共知识可以拿来被运用在更多的领域中,产生新的价值。

03怎样才能成为通才

作者在书中说到,作为人类,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过度专业化的对立面——广泛融合各类知识的能力。

莱斯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埃里克·戴恩将这种因为过度专业造成新领域的进步困难叫做“认知壁垒”。想要避免“认知壁垒”的出现,就要在特定的某一领域中去尝试应对各种完全不同的挑战。

在《无限可能》中的作者,就说到了关于学习力。人的学习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它并不是天生的,而且它可以创造无限可能。这跟咱们这本《成长的边界》所倡导的某些核心观念不谋而合。书的最后说到的刻意的初学者中贯穿着一个思想,那就是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激发创新的动力,有了动力我们才能做到专注,才能有敏锐地思考进而才有持续的发现与创新。

这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重大的发现与创新都是基于低效率但稳定的过程,由此得出了卡萨沃尔最重要的论点:创新的生态系统应该保持广度和低效率。或许你也有多少不解,这本书其实建议大家入手,因为涉及到了案例,不能在这里一一列举。

未来社会趋势万变,我们需要把自己锻造成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用跨界不断拓展能力范围——成长再无边界,未来无尽可能。这本书正是横跨体育、教育、音乐、天文、艺术、科学、商业、医学、职场等领域,用世界上最成功人士的案例总结出不同于主流的成长路径,深入剖析过度专业化的弊病,最终对通才在AI崛起时代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给予肯定。先涉猎后钻研、多方尝试、横向类比思考和坚持自我发现的能力才是这个时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作者简介:梨花是一位咖啡师,爱阅读,爱捣鼓,乱七八糟的爱好不可描述:举个例子,爱给咖啡器具们做衣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