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恰恰365 2021-05-25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

老子说,勇猛而果敢的役气就被杀死,勇猛而不果敢的役气就能生活。这两种役气的结果,或带来好处,或带来灾害。这是天所厌恶的,谁知道缘由呢?所以得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上天的法则是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呼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谋划。上天的罗网宽广无边,宽疏而不会遗失。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道德经阴阳图

老子在本章探讨了道的'无为自至'与'宽而不失'的课题。无论是道还是宇宙自然万物都是一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全息系统,这正如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整体,都是独立的全息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具有自己特殊的法则,譬如平衡法则、自我调理疗治法则、显示法则等。老子在本章结合人探讨了道的一些法则。

1、 勇与敢的蕴涵。勇指役气用事,指意气用事。'气'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灭;气盛则力强,气衰则力弱。因此,意气用事或役气用事是对生命力的戕残,也会使生命力丧失。'勇'是一种积极作为的方式。俗言,勇于担当,勇于奋进。'勇'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积极追求的行为作为特征。从某个角度说,'勇'是大胆追求或勇猛的代名词。'敢'指果敢或胆大。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老子认为,果敢而无谋,胆大则少虑,无谋与少虑则只能役气用事或意气用事。役气用事带来的只能是人的灭亡。'不敢'带来的却是多多谋划与细细思虑,'不敢'则会很好地保存人的生命的力量,就能很好地存活。'敢'还指耿直与坚强。'不敢'则指多虑与柔弱。假如一味地积极追求刚强就被杀死,一味地追求柔弱却能够存活。敢与不敢是两种不同的追求,结果是迥然不同,截然相反。因为勇与敢违背的是道之法则。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远山卧雪贯长虹

2、 天之法则。老子说:'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老子通过这段文字提出了四种天道的法则,它们是:

一是不争而善胜。争而获胜是动物世界的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譬如狐与狼等凶恶动物统领权和交配权都是要依靠雄性间的争斗才能确立,有时动物间的领地也需要通过雄性之间的争斗才能划定。对人来说,诸侯国君的位置往往是要经过诸侯子嗣的残酷甚至是殊死争斗才能获得。俗言,争名夺利,世间的名利是要依靠争夺才能得到。遍观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争斗才能获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争斗'是获得胜利的重要途径或手段。不争与善胜似乎是一种矛盾体,似乎是一种异想天开的事情。守株待兔,一般是耻笑那些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但对一个熟悉兔子生活习性的猎手来说,在兔子时常出没的树旁设置好捕捉的陷阱,等待兔子的出现而猎获兔子,这是智慧的猎手才能做到。这就是不捉而捕获,是不争而善胜的范例。不争而又想获取胜利,关键在于一个'善'字,关键是要在一个'善'字上做文章。善的内涵非常丰富,'善'指善于与擅长,指完好于某方面,指慎重。'善'是取胜的法则,善是遵照道的法则去行事。善胜绝不是不争,而是争的另外的一种形式。'善'是有效地利用人性的法则而达到目的的一种最智慧的形式,'善'是置身于争斗者或整个事端之外而静观事态发展的策略,'善'是挑起争斗者拼死争斗而坐收渔翁之利的智慧。历史上有许多依靠争斗甚至是残酷的厮杀而获取大宝之位的事例,而也有不争而坐享其成的范例。唐太宗李世民是争的典范,而唐高宗李治却是不争的范例。清朝雍正皇帝是不争而善胜的范例。以此而论,'争'依靠的是势力的强大,它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而'不争'而'善胜'依靠的是超常的智慧,是依据人类人性的法则而有效地利用人类劣根性的大的智慧。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群鸥逐山牛追童

二是不应而善应。应指回应。从呼与应的关系来看,前有呼而后有应是人与人间交流的法则。而宇宙自然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无声的自然也会有它的回应。俗言,有因必有果,种因必生果,譬如夏雨、秋风、冬雪就是自然之气回应的形式。有时宇宙自然的回应是强烈而巨大,这种回应会带来灾难或毁灭性的结果,譬如由于快速发展而破坏的环境所带来的回应是对人类的巨大灾害。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回应法则,因此宇宙自然万物不是不应,而是有着自己的回应方式。'善'就是指每种事物都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回应方式。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终会有报。这就是'不应而善应'的真正内涵。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墨山竹枝烟雾迷

三是不召而自来。召指召唤,宇宙自然也有不召唤而自己到来的现象。俗言,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往往发展到极处就会向着'来'方向往返。譬如阴气上升到强盛的程度就会向着衰落的方向发展,阳气下降到强盛的程度也会向着衰落的方向发展,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是阴阳两气的转化法则。两个集团或两个人之间有时为了获取共同的利益而自动结成联盟,而共同的利益就是'不招自来'的诱饵。此之谓'不召而自来'的真正内涵。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青山挂雪舟自行

四是繟然而善谋。繟指宽卓或舒缓。宽卓或舒缓是谋划策略的最佳心态。谋划策略不仅需要宽卓的心态,还需要安静的环境。善指善于,'善谋'指善于谋划。善于谋划的人,不仅需要保持宽卓的心态,还需要创造安静的环境。善有善于寻找或创造之意。善不仅需要高尚的道德修养,还需要历经长期的历练才能练就。此之谓'繟然而善谋'的真正内涵。

以上四条都是道的法则,是宇宙自然的法则。这些法则都具有广大无边与宽疏而不遗漏的特征。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几处竹枝荡舟行

天道的机谋是广大无边和周密无穷,人类的智慧是无法与上天对等或对应。因此,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说,探讨天道的计谋是体认道的法则的有效途径。对于民众来说,不斗争很难获胜,不言语是很难得到应承,不召唤是不会自动得到,不积极谋划而做不成事情。天之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人之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之道'与'人之道'有着重大的不同。老子看到了天之道的'柔弱不争',因此,老子主张用柔弱无争的天道来规范人类的思想行为,也不失为一种克制人类欲望的策略。同时也应该看到,积极追求并不等于妄为蛮干,积极追求也需要谨小慎微与三思而行。妄为蛮干就会遭受损害,谨小慎微就会得到利益。勇、敢、柔三者的关系是勇与柔合则得利,勇与敢合则受害。因此,勇是一种积极作为的方式,勇作为积极的追求并不存在什么瑕疵,并不会带来危害,带来危害的是违背天之规律的妄为蛮干。妄为蛮干才是导致受害结果的根源。谨小慎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思虑周详,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弥补缺漏,才是真正的得利之道。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几处风流挂青山

老子的哲学主张非常明确。他认为,天之道贵柔弱而不贵强悍妄为,贵卑下而不贵高上贵重。天之道毕竟是不可违背的,而敬天大德才是正确的思想。敬天敬地敬鬼神才是人类永远恪守的律条,而天命不可违才是永远恪守的诫语。我们认为,老子所宣扬的天之道,是君子立身处世所不可违背的律条。勇和敢都是不遵循天之道的肆意妄为,二者并不等同于今日之所谓勇敢与坚强。勇而不敢顺应天之道德,这是不以主观意志取代宇宙自然的法则,它不是懦弱和软弱的代名词。这是正确的观点。

道德经解读: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烟雾笼山舟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