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斗栱组合中,有一种较为特殊的作法:在栌斗上,先施一层十字相交的替木,再承栱。替木长度比栱短,高度只到栌斗口或超出一些,被称为“半栱式替木”或“替木式短栱”。 ❉半栱式替木,侧重替木,不算一跳;替木式短栱,侧重栱,能看做一跳(半跳) ❉相关论文:彭明浩. 试析“替木式短栱” 一.早期案例 A.晋东南·平顺·龙门寺·西配殿(五代) ❉最早出现;斗口跳;十字替木略高出栌斗 B.晋东南·潞城·原起寺·大殿(五代-宋?) ❉斗口跳;卷叶式替木;平出批竹昂耍头 ▼替木与栌斗关系 ❉替木高出栌斗或齐平;高出后栌斗的“耳”对栱失去卡位作用,栱更加容易错位外闪 ▼栌斗 ❉抱耳与耳 ❉黄色方向:泥道栱。红色方向:华拱。泥道栱在下,华拱在上(看抱耳位置) ▼华拱与栌斗接触面 ❉左侧粉色是无替木时,栌斗承接栱的面积小 ❉右侧红色是有半栱式替木时,栌斗承接栱的面积增大 ▼辅助出跳 ❉半栱式替木对栱出挑悬挑的作用有辅助作用 ▼不同形式 C.晋东南·长子·文庙·大成殿(元代) ❉原起寺大殿与长子文庙大成殿铺作对比,很类似 D.晋东南·泽州·河底成汤庙·山门(宋代) ❉45度的“米”字斜栱;仅斗拱是宋代 ❉铺作的层次,”一层一层的铺“ E.晋东南·武乡·监漳应感庙·大殿(宋代) ❉卷叶式替木;插昂(个人归到假昂的一种);耍头也卷叶式;衬方头法式蚂蚱头 ❉替木样式 F.晋东南·平顺·回龙寺·大殿(宋金) ❉这个比较“奇葩”:替木用材增高或泥道栱偷材不用斗,或许能见一些演变痕迹 G.晋南·河津·台头庙·正殿(金元) 晋南·洪洞·泰云寺·大殿(金元) ❉台头庙正殿在前檐;泰云寺的这个是大殿后檐铺作 H.晋北·大同·华严寺·海会殿(辽代,已毁) 晋北·应县·木塔·最上层(辽代) ❉海会殿与应县木塔是营造学社对半栱式替木的首次发现,“辽代特色” I.晋中·平遥·利应侯庙·正殿(金代) ❉单杪四铺作:1栌斗,1.5半栱式替木,2华拱, 二.殿内用案例 A.晋东南·长子·小张碧云寺·大殿(五代?) ❉殿内平梁下攀间用 B.晋中·榆次·宣承院·大殿(宋代) ❉内柱-栌斗-替木-乳栿+四椽栿 ❉类似实拍栱(替木,压跳) 三.晋中地区案例 A.吕梁·汾阳 ❉太符观五岳殿:双昂五铺作 ❉五岳庙水仙殿:单昂四铺作,补间出斜栱(昂头) ❉四铺作,出斜栱 ❉龙王殿前檐铺作和殿内铺作均有半栱式替木 ❉牌楼现已经倒塌,三昂六铺作(清代三昂七踩) ❉法云寺大殿前檐补间出斜栱;殿内铺作出两跳 ❉砖仿木的门铺作中替木的使用 ❉样式上:华拱方向蝉肚式,泥道栱方向栱瓣式 ❉石家庄龙天庙正殿:边柱柱头铺作单方向出斜栱 B.吕梁·临县 ❉非边柱柱头铺作单方向出斜栱(奇葩)。以后有斜栱专题说。 C.吕梁·柳林 D.吕梁·交城 ❉半栱式替木跳头加小斗,翼形栱(类似三幅云,枫栱) E.吕梁·孝义 ❉慈胜寺大殿:替木-假昂-假昂,五铺作 ❉三皇庙三皇殿:替木-华头子-真昂,四铺作 ❉斜栱的里外形式 F.晋中·介休 ❉东岳庙正殿:单昂四铺作,补间出斜栱 ❉城隍庙正殿:双昂五铺作(清代-双昂五踩) G.晋中·灵石 I.晋中·平遥 ❉补间出斜栱,结合里转,”抹角梁“ 四.阁楼案例 A.文水·石永市楼 ❉二层下檐用 B.孝义·中阳楼 ❉一层檐用 C.方山·鼓楼 ❉一层檐用 D.祁县·贾令镇河楼 ❉平座用 E.介休·祆神楼 ❉绿色:一层檐。黄色:二层下檐。红色:二层上檐。平座不用。 五.砖石仿木案例 A.柳林·玉虚宫下院 ❉八字壁与砖石大殿 B.介休·太和岩牌楼 C.灵石·静升文庙·照壁 ❉牌楼与照壁 D.介休·凌空塔 E.孝义·临黄塔 ❉砖塔 六.其他案例 晋北·天镇·慈云寺 ❉比较奇葩 七.晋地案例分布 ▼晋地分布图(本文章所涉及到的案例) ▼晋北及晋中地区 ❉晋北除天镇慈云寺,其他两均为辽代建筑 ❉晋中地区金元以后多见,且集中在汾阳,介休,孝义 ▼晋南及晋东南地区 ❉晋南和晋东南的案例多是早期建筑 八.总结与感悟 1.半栱式替木的地区分布,半栱式替木的时代特征,地区与时代综合考虑: 晋东南最早出现(五代),晋中金元以后广泛 2.半栱式替木的位置: 单层单檐建筑:A前檐斗拱多用;B后檐用(洪洞泰云寺大殿,悬山建筑后檐铺作减跳等简化处理);C殿内用 单层重檐建筑:上下檐(介休明清建筑) 多层建筑(阁楼):A一层檐,B平座,C二层下檐,D二层上檐 3.砖石仿木建筑或构筑的使用 4.半栱式替木的样式: 栱瓣式,卷叶式,蝉肚式 5.半栱式替木以上构件: 华头子,栱,假昂(不同构件的区别) 6.半栱式替木的作用,优缺点: 调节铺作水平位置,辅助出跳承重;结构不稳定性增加 附: 来源于微博@建筑史学刊 的地区分布图,山西与山西以外的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