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便面

 平氏良子 2021-05-26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扎心的段子,说有位记者去偏远山区,碰到一母亲给几岁的小朋友煮方便面,记者说:方便面不要多吃。母亲说:不会多吃的,今天他过生日才给他吃一次,平时哪里舍得。

看完瞬间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方便面这种在城里人眼里近属于垃圾食品的食品,在农村一些贫穷的家庭里,却是十分难得改善生活的“高贵东西”。

在“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的一片调侃呐喊声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红色口号满天响的声浪里,农村落后的真实情况仍然让人感慨唏嘘。

最早接触方便面是在当年南粤的闯荡生活,那时正值青春年少,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顶峰期,因此需要更多的食物填充整日饥肠辘辘的肠胃。初到南粤大地,饮食差异巨大,每顿一小碗米饭自然很难熬到下一餐开饭时间。白天尚能熬撑,晚上则很难坚持,往往尚未到下夜班时间,肚子早就饿得咕噜咕噜响半天了。

长夜漫漫,怎么办?

路边一个个亮着灯的士多店闪着诱人的光,那里有卖方便面的,他们叫“即食面”,意思就是立即就能吃的面。多少钱一包记不清了,好像是五毛钱一包。买上一包撕开包装,放入塑料饭盒中,撒上调料,接上热水(估计水也不开,就叫热水吧),盖上饭盒的盖子,闷上几分钟,迫不及待的狼吞虎咽。

说实话,味道真的很难吃,但是就是那种低廉的难以下咽的“即食面”,量少的也很可怜,几筷子就下了肚,最后把饭盒里略带咸味的残汤也一饮而尽,仍然感觉肚子饿。

很长一段时间,饥饿一直陪伴着,吃饱肚子就成了一种奢望,这种挨饿的记忆留存很久很久。

大概是二十多岁吧,从南方回老家休假,去铁山看望搬到那里暂时居住的二姐,她带着两个孩子。可能孩子挑食不好好吃饭,二姐给他们煮方便面吃。两个外甥端着碗开心的吃方便面那一幕,永久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在那些个苦难的日子里,不多的有笑容的画面。

现在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方面都好了很多,方便面品种也很多,口味也五花八门,好像成了懒人食品,当不想做饭的时候,特别现代的年轻人,早上想多睡一会儿,早餐就成了难题,于是一包方便面加一个鸡蛋就解决了问题。

我居住的城市不知何因唯独钟情一种河南博爱出品的叫“豫竹”的方便面,听说这种方便面全国各地都没有卖,连博爱当地人都不吃,就晋城人吃。

晋城人对这种方便面的痴爱程度远远超过很多外地人的想象,比如当地人办红白喜事,主人回赠礼品就是几包那种的方便面;比如孩子在外地求学或者工作,家长就会通过快递给孩子邮寄那种牌子的方便面,甚至整箱邮寄;比如路边卖早餐的摊点,大部分都是煮那个牌子的方便面,然后再加点肉丸或者荷包个鸡蛋。

对于我这个半路过来的“晋城人”,似乎我也离不了那个牌子的方便面,过十天八天就想煮一包吃,更别提我的那些土生土长的家人了。

晋城人养活了博爱那个方便面厂——此话不虚。

方便面,从以前的难以下咽,发展到现在的家庭普通食品;从以前的单调单一,发展到现在的品种多样五花八门,这段历程,是方便面发展的历程,也是社会发展的历程,更是个人见证发展的历程。

虽然方便面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但还是希望城乡差别少一点,别再出现农村的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才能吃一包方便面解馋这样让人扎心的新闻,如是,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真正落到实处!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


举头三尺

人性的恶

豫见羽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