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和六气致病说(续一)——晦淫惑疾 蛊...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1-05-27
——晦淫惑疾 蛊疾

金栋按:“晦淫惑疾”,夜晚贪恋、沉迷女色过度,不知节制,房劳伤肾致肾精亏竭,“生内热惑蛊之疾”。惑,神志迷乱也,惑以丧志。惑于女色,以生蛊疾。(国君)心志丧失,意志、斗志全无,殃及国运与生命,故医和说“上医医国”(《国语·晋语八》),即“止其淫惑,是谓医国”(韦昭注《国语》)。

“室疾如蛊”,杜预认为是“蛊惑疾”。孔颖达《疏》:“言此疾似蛊疾也。蛊者,心志惑乱之疾,若今昏狂失性。其疾名之为蛊,公惑于女色,失其常性,如彼惑蛊之疾也。蛊是惑疾,公心既惑,是蛊疾。而云如蛊者,蛊是失志之疾,名志之所失不独为女。《宣·八年·传》'胥克有蛊疾者’,直是病而失性,不由近女为之。此公淫而失志,未全为蛊,故云如蛊。……下文云'惑以丧志’,知蛊是心志惑乱之疾。”

何谓“蛊”?《说文·虫部》说:“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晦淫之所生也。’”段玉裁注:“和言如蛊者,蛊以鬼物饮食害人,女色非有鬼物饮食也,而能惑害人,故曰如蛊。人受女毒,一如中蛊毒然,故《系辞》谓之蛊容。张平子《赋》谓之妖蛊,谓之蛊媚,皆如蛊之说也。言'于文,皿虫为蛊’者,造字者,谓蛊在皿中而饲人,即以人为皿而蚀其中。康谓之蛊,米亦皿也。女惑男,风落山。男亦皿也,山亦皿也。故云'皆同物也’。此皆蛊之引申之义。”

古代传说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不死的毒虫叫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现代汉语词典》)。蛊就是害虫——害人、害物的毒虫,引申为蛊乱,惑害,蛊惑等。

医和给了三种解释:
(1)“于文,皿虫为蛊”,此其本义。
(2)“谷之飞亦为蛊”,即“积谷生虫而能飞者为蛊”(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虫蛾也!
(3)“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这里,医和虽用《周易》“蛊”卦卦象解释分析晋侯的疾患,但是并没有使用卦、爻辞内容,即今本《周易》经文没有这句话。那么《传》文是否有呢?

今本《象传》曰:山下有风,蛊。

“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蛊卦为巽下艮上,巽为长女、为风,艮为少男、为山。“女惑男”,即长女惑少男,年长的女人将年少的男人迷惑了,蛊惑了,诱惑了,如同山木得风而落,结果少男丧志失性,萎靡不振,此乃淫溺情乱之蛊。“风落山”,而《象传》曰“山下有风”,二者大意相同。可见春秋时期便有解经者,当时非常流行,但与今本《易传》不同。如

李镜池《周易探源》说:“春秋时已经有人不把《周易》当占书用,而当作古典文献,象用《诗》《书》一样引用它的话,作为行为准则或言论根据。……《左传》记载时人引《易》有四次……是引《易》文做论据,来批评人物,指示行动的。”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春秋战国时代的易说》说:“此是以《周易》蛊卦象,说明惑蛊之疾。蛊卦巽下艮上,按取象说,巽为风,为长女;艮为山,为少男;少男被长女迷惑,如同山木得风而落。医和引蛊卦象,并非用来占筮,而是说明晋侯由于不能节制男女之事得了不治之症。这样,《周易》在医和眼中,又成了讲生活教训的典籍。”

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说:“'蛊’的本意是器皿中的食物腐败生虫,引申为蛊惑、迷惑、诱惑。……我们来看蛊卦,上卦是艮,艮在家庭中为少男,下卦是巽,巽为长女。年纪小的男人被年纪大的女人所迷惑,然后颠三倒四,被蛊惑了,这个男人就萎靡不振了,于是出现了'蛊’的病情……此病非药可治,而是要改变生活方式。”

要之,援《易》入医者,首见于春秋时期秦国医家医和。但其非以《周易》占筮算卦附会解说医理,而是据《周易》蛊卦卦象“女惑男、风落山”讲述医理,讲述生活教训,即晋侯患病之因!

又,《国语·晋语八》“医和诊平公之疾”,既未有“六气致病说”,亦未有《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