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丝珐琅器怎么辨别定价

 新用户1398XocJ 2021-05-27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到了公元前5—6世纪又曾烧造珐琅器;直到公元6世纪,希腊拜占廷的珐琅工艺逐渐发展,后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极为兴盛。在12世纪,掐丝珐琅器由阿拉伯地区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

  康熙时期,珐琅彩初创,珐琅彩料来自西洋,俗称洋色,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且多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红、黄、蓝、绿等色釉作地,然后彩绘花卉图案。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相比康熙时期,制作工艺和技术都有进步,并且当时已能成功生产国产珐琅料,珐琅料不管从颜色还是品种,比康熙时期都丰富很多。所用素胎依然是景德镇御窑厂选送精品,有时也直接利用宫中的脱胎填白瓷器,以白地彩绘。彩绘图案也日趋丰富,器内器外,从花鸟竹石到山水人物一应俱全,并配有与画意相应的题诗,成为将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瓷器风格也更趋优雅。到了乾隆时期,瓷器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珐琅彩瓷绘画除继续沿袭雍正时期的风格,还模仿西洋画意,画面人物题材增多。

  明代中期掐丝珐琅的釉色主要应用了宝石蓝、浅蓝、天蓝、翠兰、鸡血石红(大红)、珊瑚红、赭、绛黄(姜黄)、娇黄、墨绿、草绿(浅绿)、粉绿、绛紫(葡萄紫、紫晶色)、砗磲白、甜白等(图4)。这些釉色仍旧是以进口珐琅釉料为主,小部分是由御用监珐琅坊自行炼制。由此说明,明代中期起开始了探索釉料本土化的道路。多数研究成果认为该时期的“釉色灰暗,远逊于元代水平,亦不似宣德时釉色纯正稳重。” 在设色方面,“尤其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被用来做底色。” 此外,翠蓝地色应用频繁,白釉做地的掐丝珐琅数量也是比明初有所增加。与元代和明代早期一样,中期的掐丝珐琅装饰纹样多选用与地色形成对比的各种釉彩(图5)。此时配色出现的新变化是,开始流行在花叶片内填施两三种色釉的装饰方法,使得花卉题材的纹饰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值得一提的是,中期的点润技术又有新发展。2004年香港佳士得曾经拍卖过一件名为“掐丝珐琅云鹤纹圆盒”的明代中期的掐丝珐琅,最 大看点是首 次出现了多色过渡和互补色过渡的全新点润手法。其中,白鹤展开的翅膀羽毛顶端是由从黑色到绿色再到白色的釉色由深及浅地依次渐变,而部分祥云纹饰则是由绿色向红色进行互补色的逐渐过渡。该件掐丝珐琅的点润表明,明代中期点蓝填彩技艺已经运用得相当娴熟。不仅如此,红绿点润本身就属于明显本土化的设色特点。

  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成本要远远高于瓷胎珐琅器,因此产量也相对稀 少。但他还是觉得,制作成本高,不代表艺术或者审美水准高。

  光绪十年慈禧50寿辰,内务府大臣福焜等贡进的掐丝珐琅凤凰、寿桃等代表了北京掐丝珐琅的水平和气魄。

  掐丝珐琅,汉族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如金胎掐丝珐琅等。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而成。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获得了史 无 前 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色。

  设计、制图、掐丝、粘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就是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的主要工序,然而制作景泰蓝掐丝珐琅画的过程要远比这复杂,中间糅杂了多达上百道工序,而这些工序的基石,是设计师的奇思妙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