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的希望:以内圣外王为理想,从斗筲之人成小人,最后靠近君子

 王明鹏 2021-05-28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

这看似悲惨的人生写照,在哲人的积极心态中,恰恰是人生最大意义所在,因为一点点打破枷锁才彰显作为人的价值。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脆弱芦苇”。人有思维,进而可以有思想,进而为每天可能的一点点顿悟而愉悦,“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打破生命枷锁的钥匙在于人的思想,具体说就是自我人格完善的可能,这在儒家所言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

说到人的思想修养会感觉很虚,许多人也不以为然,人的自恋让我们大都感觉良好。假设问一个人开车水平如何,最谦虚回答会是一般以上,都一般以上那么谁是一般以下呢?

我们借助孔子对人的分类做个测试,看看你的选择是什么。孔子说人有三种,分别为斗筲之人、小人、君子,请问你直觉认为自己属于那种人呢?

这里先澄清下孔子心中这三类人特点。斗筲是两类容器,一斗十升,一筲两升,孔子借喻为器量狭小之人;小人不是今天说的不道德之人,也不是坏人,孔子指的是普通但有志于仁的人;君子是有器量有仁爱的人,是毕生追求的理想。

举个例子,孔子曾经评价他的学生们仁爱水平。颜渊是最受宠爱的,孔子认为他可以坚持做到仁3个月,至于其他学生则仅能做到几天到1个月,《论语》原文为“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至于孔子自己能否做到仁呢,他自己说也做不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如此说来,如我之人仅仅是斗筲之人罢了,想做到小人都很难,至于成为君子更是作为理想目标去奋斗!

说了这么多,想说明什么?

原本生活不易,创伤累累,假如又有了疾病,更加不幸,如何办?《疾病的希望》给了详实答案,看似疾病困扰我们,却是为了我们好,让我们看到我们未曾意识到心理阴影,提醒我们好好完善人格而活着。

承认自己不完美,接受自己很平常,敢于自我揭短,正视自我阴影,这才是最好的抵御生活伤痛的方法。

借用“冰山结构”来说明,我们认知类似大海上的冰山,分作两部分:

1、海平面以上的、可以看见的、外显的部分,这是意识,包括言语、行为、情绪,职场上还有知识(学历、专业)、技能(工作年限)等可以衡量的。

2、海平面以下的、看不见的、内隐的部分,叫做无意识,包括知情意等心理过程,以及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这些内在特征。

这样区分的目的在于,我们以为海面上的可见冰山决定一生,其实海面以下的不可见冰山才决定一生,对于这部分的深刻认识与洞察,就是生而为人的最大意义。

比如,人际互动中,角色如何定位,如何自我认识,特质符合做什么岗位,动机有无数可能,这些都是海面之下的庞大冰山,不可不慎重,又会有趣味。

想要生活富有意义,就要不断知行合一练习,目的就是认识人性,完善人格结构,借助冰山原理,洞察无意识内容,以内圣外王为理想,跳出斗筲之人,成为小人,最后靠近君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