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啥时候才能各安其位呢?

 焦际空间 2021-05-28

          天地分阴阳,人分男女。

          知其雄,守其雌,遵守天道而事事顺畅,逆天而行则一生困顿。

          为君者庇佑万命,为臣者尽忠报国,为封臣守土有责,为兵士浴血沙场,为庶民耕种纳粮……为男儿栉风沐雨守护家园,为女子相夫教子中持中馈。

           若人人各安其位,则国不生乱,家宅安宁。

           以上这段话,是我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摘录下来的,大家觉得有道理呢?

          我们大家都说,现在的社会太浮躁,大家都在“穿别人的鞋,让别人无路可走”。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人(或机构)都是不安其位,也可以称之为“角色错位”。

          角色错位,早就不是个别的了,早已成为一种极普遍、极寻常的现象,不信你看:女人在干男人的活儿,临时工在干正式工的活儿,保健品公司在干医院的活儿……

           其中,最令人反感、却又最让人无奈的,就是家长和老师的角色错位。

          近些年来,教师与家长的角色职责越来越模糊,“角色错位”成为普遍现象。

          本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主要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家长呢,是要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教育和影响孩子。

          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却是:

          一方面,许多老师直接把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布置给了家长,家长则是无奈地“扬短避长”,把自己定位在了辅导、扶助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这一角色上,而家庭成了为学校“查缺补漏”的“第二课堂”。由于家长们并没有经过正规的教学训练,在给孩子辅导功课、出作业题、检查作业的过程中,往往是有劲使不到点子上。

           其结果是,孩子们对家长布置作业和并不内行的学习辅导相当反感,形成了家长管得越多,孩子就越抵触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老师们却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了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陷大伤脑筋。

         有的学校在组织劳动小能手竞赛的活动中,内容基本上都是些家务活儿。由于孩子在家里从没做过这些事儿,老师只能手把手去教……

          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竟然成了老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耗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

         由于双方都未能很好地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当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时,便会指责对方没有尽到责任。

         影响教师和家长关系倒在其次,最根本的问题是彼此形成掣肘,严重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效果。

          角色错位,可谓是“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出现“老师难当、家长难当”的现象便不可避免。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在不同的教育载体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从不同方面作用于教育对象。各自增强角色意识的目的,就是把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做好。

         同时,双方也要彼此理解、尊重、关心,不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也要为对方履行角色职责铺好路搭好桥

          孔老先生不是说过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含义就是:君(臣、父、子)要有君(臣、父、子)的样子,大家都要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要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

          用到教育领域,就是家长要干家长的事情,老师要干老师的事情,学生要干学生的事情。大家都各安其位了,问题事情也就好解决了

2021.5.28于山西运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