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读|职场系列---管理是科学?别逗了,它更多的是艺术!(中)

 ICT_League 2021-05-28

关键词:营销、管理、艺术

伪科学将会使企业被残酷的市场“断其喉,尽其肉”

       身处于一个复杂、动荡、快速的年代,是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探寻生存发展之路的。但焦虑之中更需要冷静,好好想想什么是管理理论创新?我们真的需要它吗?其背后的推手是谁?是憋屈求变的创造,还是夹带私货的刻意鼓吹?……

       推动管理理论创新本是管理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他们的名声确实不好。沽名钓誉、脱离实际、杜撰案例……,这些让我们深陷在薛定谔的猫的状态:生存或者死亡,等你看到结果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在企业管理中,各类伪科学大把的有。所谓伪科学,就是那种看起来很有道理,理论逻辑上也成立,想想的确是这么回事,还有名人大师助阵,其实在实际中毛用都没有,甚至还有反作用的。

       大家熟悉的很多名词,如:团队精神、狼性精神、企业文化、绩效考核、执行力……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也都属于这一类伪科学。

       什么?这些是伪科学?对,没错,就是伪科学!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也是有用的伪科学!

       不信?笔者解析给你听。

       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有些地方是有的,尤其是在没有经济利益且死亡随行的战场上,的确有团队精神!高度互信、互爱互助、坦荡真诚。但是,在现实的锱铢必较的商业领域,企业或个体是来挣钱的还是来做慈善的?企业中一直以来就有谁也不服谁的传统,与人斗视为最大乐趣。让你去配合别人,为别人牺牲,你会问,凭什么?他配吗?遇到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并且还是一次、二次、三次、更多次产生冲突的时候,团队精神能值个几毛钱?另外,老板也不愿意的,万一员工真的形成了团队精神,掀翻老板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这样的案例不用列举了吧,太太太多了!

       狼性精神:老板是想把员工培养成狼,然后出去把竞争对手吃掉。可是啊,总是事与愿违,要么是死活也培养不出来,照样是懦弱和慵懒;要么真的通过各种手段把员工的狼性培养出来了,可是,把员工培养成狼,第一吃掉的就是老板。

       企业文化:这玩意就是老板自己喜欢喝的一碗豆汁,自己觉得好,便强加在所有员工头上。当然,若遇到一些愚笨的员工或有心机的员工,这企业文化貌似也有点用。笔者亲历过好几家公司,老板读完MBA或者阿米巴后,要做企业文化,老板想得简单,各种高大上的光辉理想口号,总结出来,贴出来,要员工读出来和背出来。于是,这个企业就有文化了。但实际上呢,有几家做到了?

       当然,华为做到了!但是华为的文化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单位产出,是把员工的工作进行量化。绩效考核的确是科学,但记住,它只是一个管理工具而已,更加适合生产领域,它脱胎于泰勒理论。生产线上的员工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高度量化,相关的作业标准也能进行固定化设置,整个作业过程都是透明的。但是,在业务、研发、管理等领域呢,工作过程无法量化,难以设定固定化的执行标准,这些领域也套用绩效考核?那只能是不管过程,只考核结果。员工为了结果,自然不会遵循各种既定的标准规定了,也自然会采用各种作弊手段了。

       执行力:这个其实更可笑呢。这个看起来是很重要的东东,实际毛用没有!执行力是由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两部分组成的,就是想不想干和会不会干。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对应的管理工作导入吗?没有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对员工的薪酬、工作环境、情绪管理、发展规划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就一味要求员工提升执行力,其实就等于在告诉员工,你们不要想那么多,遵照我的指令埋头干活就行了,我们公司只需要没脑子的干活机器。

       现实中总有企业在这些方面自掘坟墓。就拿这些年越来越被鼓吹的神乎其神的HR的科学管理来说,许多证据表明多数企业对HR的预算投入反而给公司效益带来不利影响。我们来看看几个数据:

        1、2015.11,布兰登·霍尔报告称当前企业的人才招聘策略总是“错失良机”。

        2、德勤2015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只有13%的领导者认为自己是合格的,其余大部分人都表示“对职位缺乏信心”。

       3、虽然全球每年在领导力发展上的投入金额多达500亿美元,但智睿企业咨询(DDI)的全球领导力预报研究发现,只有37%的领导者对企业提供的领导力发展方案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4、心理学家克鲁格和丹尼斯对607个绩效评估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至少有30%的企业的绩效评估项目拉低了员工的工作绩效。

        尽管笔者相信HR能成为企业的制胜法宝,但是,上述研究表明,不少企业的人才管理目标和流程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同时,不当的录用和晋升、不称职的领导者和积极性较低的员工都会对企业的收入、利润、客户忠诚度、员工敬业度和创新能力等产生负面影响。

       笔者被邀请进了好几个HR的微信群,里面的信息五花八门,很多的产品笔者不得不实话实说,可能有超过一半的理论和给企业人才的评估项目不值得投资,基本是无效的,但他们的确被包装得十分的完美,他们不是普通受欢迎,而是很多企业主是其忠实的粉丝。但现实结果是,员工称其为:“人事不干人事!”。

       比如:学习风格型评估、左右脑主导型评估、MBTI类型人格测试等等。这些都是伪科学!无论你拥有视觉主导或听觉主导的学习风格,最终得到的结果并无二致,所以这种评估毫无用处。神经科学已经证明,左右脑主导理论其实是伪科学。MBTI测试是不可靠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史密森尼杂志和Business Insider网站曾关于这一话题发布数篇相关文章。

       这些伪科学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带来员工的进步,更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笔者见过不止一次,企业的HR给出关于某员工的评估结果,然后企业的领导错误地使用这些评估结果,从而做出了错误的聘雇决定、给员工贴上了不当标签,为自己的失误辩护、或是自我感觉高人一等。

       笔者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次突然收到HR对笔者属下的评估结果,要求笔者解聘这位员工。笔者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然而,HR觉得没面子,将评估结果直接汇报给呢CEO,CEO亲自出面打电话给笔者,要求解聘该员工。当然,笔者还是拒绝了,有谁能比笔者作为直接领导更了解这位员工呢?事实证明呢,一年后,该员工成了公司的TOP Sales,并且连续几年获得公司的嘉奖。当然,HR和CEO都为当时的错误评估感到不解,尽管感到有问题,但仍然拒绝道歉。而且这家企业的这些评估仍然在延续的执行。笔者亲眼看到不少离开这家企业的所谓不合适的员工,在新的环境中很快成长为骨干!

       反之,笔者也见过无数的企业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做一份测试评估,200道选择题做完后,根据又是一些不科学的模型得到一份评估结果,从而决定时候聘用。不说优秀者被错误的评估为平庸的案例了,笔者看到更多的是平庸者被评估为优秀的案例。其中有一个案例更有意思,应聘销售的一个员工,笔者面试的结果是不可用,但系统评估的结果为,各方面的评分为4.5~5分不等。HR强烈建议录取,而且给的薪资还高于企业销售的平均薪资,CEO也觉得要录用,笔者无奈之下只能录用,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16个月的零产出,这还不说,16个月了还不能融入团队,讲不清楚产品和解决方案,就会到处喷!笔者在这期间坚持了几次才被同意解聘该员工(具体原因不详叙述)。

        所以,请停止这些伪科学的评估吧!

       对这些项目进行的投资,你的企业根本不会从中获益。企业确实应该运用有效的工具,对员工的性格、风格、动力和潜在的性格阻力因素进行评估,尤其是在针对关键岗位上的聘雇、晋升或继任决定时。但是,当你对人进行人格测试时,你应该确保评估工具是可靠的。

       有这样可靠的工具吗?没有。

       这些年我们被互联网的风吹晕了,吹的我们都想赶紧抢占风口,去等那个台风,把自己吹起来。吹的企业主不想好好经营,对外对内都开始编织一些美妙的梦。经常看到企业内挂在墙上的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八个大字:“平等、开放、共享、共创”。每每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我都想笑,为什么呢?

       “平等”,反过来思考就是一定存在层级;“开放”,也就是说必有封闭;“共享”,那就是说一定有权和责的界定;“共创”,那就说明一定有利益纷争。

       用这个思维转变成为企业管理的条例,怎么实施?就是一种充满了乌托邦式的幻想!员工是来打工养家糊口的,他们如何能做到呢?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要求做到了,他(她)还有什么价值?

       所以,互联网思维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思维也许可行,记住了,是也许!但事实上,哪家企业会真正的这样做,企业都想做龙头老大,它们是不会愿意平等、不会愿意开放的,要不然,也就不需要投标和评标了!

       如果把这些变成企业内部的管理逻辑,那就是为科学到家了!管理更多的是人的管理!

       上面我们谈到HR这两年风光无限,动辄给公司引入一些新的概念,搞的神神秘秘的,还有不少HR把这些概念强行与业务成绩捆绑,把企业领导忽悠的一愣一愣的。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的光环很快的退去。倒霉的是企业和企业的经营者,因为等到领导发现光环褪色时,企业的精英已经流失了大半。

       小学读过《黔无驴》一文,用在这里十分的合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因此可将这些喜欢创造和引入新名词的HR归于“黔无驴”的驴类。这些人本意只不过是狐假虎威想让自己混得风光些,但时光会让这些伎俩露出真容,最后的现实会让他们被“断其喉,尽其肉”。

       同样的,那些把伪科学奉为教条,强加给企业员工的企业也会被残酷的市场“断其喉,尽其肉”!

(未完待续)

分享是一种美德,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相关文章阅读”

领读|职场系列---管理是科学?别逗了,它更多的是艺术!(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