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7)|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青岛市黄岛区江山路第一小学“幸福教育”解读(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5-28

03

开发学校课程,

成就学生幸福

【管延爱】课程是学生体验幸福的源泉,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以“学校活动皆课程”为理念引领,依托各种载体,努力开辟课程资源,打造多元化的幸福课程,让学生在多元的幸福课程中体验幸福。

首先,我想和您谈一下我校的个性化课程

我们在构建幸福课堂的基础上,依据校本育人目标,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基础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多样化的自助餐式课程体系,学校立足三级课程,结合老师的特长,先后开发了“丝网花、龙鼓、魔方、陶艺、素描、古诗文阅读”等几十种“幸福乐园”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定时间、定教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走班选课,孩子们在多元课程中强化兴趣,拓展特长,充分体验了成长发展的幸福。

【陶继新】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程的单一化与课堂教学的无趣味。你们开设几十种“幸福乐园”校本课程,则让课程有了摇曳多姿的丰富性,让学生有了自我选择的自由度。况且,这些课程多有“活动”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相契合。有的尽管与考试内容关系不大,可却与孩子们的生命成长休戚相关。而且,当下的无关,并不说明与未来没有关系。因为他们在这些个性化课程上所学到的内容,拓展的还不只是他们的视野与知识,还有兴趣的开发,思维的拓展,以及幸福指数的增值。有了这些元素,未来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会让自己在更多方面优秀起来。

【管延爱】关于活动课程,我认为活动是教育最生动的载体,在活动中育人,在活动中把认知内化为学生的行为,是教育工作产生实效的最佳方法。我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组织和开展好学校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

丰富的幸福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艺术情操。

学校成立了龙鼓、扎染、三球、跳方、艺体等社团,我们将这些社团超市化运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通过四个团活动,陶冶学生艺术情操。通过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幸福。

【陶继新】一些有特长且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往往可以在社团中彰显出超越一般同学的能力,甚至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者,也有可能在社团里有独领风骚之美。由于是自己选择的社团,是自己的爱好,参加社团活动的时候,多是快乐异常。这样,学校就有可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某些很有意义的活动,甚至有可能成为学生终生的铭记。你们的学生参加相关的大赛之所以频频获奖,是因为他们平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结果。获奖不只是为学校争了光,还会在获奖者心里积淀自信心与自豪感,让他们拥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足见他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他本人就是一个音乐大师。在解密这个世界大教育家的时候,他的高品质的艺术素养往往被人忽略掉了。其实,艺术之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立社团,丰富学生艺术生活,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还不止于当下的快乐,还有促进其一生成长的要义。

【管延爱】是呀,在组织活动方面,我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超越梦想”科普队成员自己动手,努力排练,并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创新中取得了成功,体验了幸福。

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

除此之外,学校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传统活动,全员参与、形式活泼。学校充分利用附近的高校资源、各大企业等资源优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园,真正成为了学生成长的乐园。

【陶继新】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让全体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丰富。一方面,这可以满足所有同学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这些活动“一个都不能少”的特点。在学校里,学生不能只在课堂上,也不能只是学习学科知识,还要拓展知识视野,增强身体素质等。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更好成长的“必需品”。只有“营养”丰富了,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04

创设读书氛围,

升华师生智慧

【管延爱】陶老师:记得您说过:“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我认为,作为学校,读书是永远的文化。于是,我们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书香飘逸校园,阅读幸福人生”的“阅读银行”读书活动。

众所周知,银行的一个最大功能就是存储和提取。而阅读是精神意义上的存储。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不断积累,把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的结晶存入自己的脑海,这样他们在人生的道路就可以随时提取他们所需要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我们培养出来的才是真正有文化有底蕴的一代新人。

朱永新教授说过,阅读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国家之昌盛,民族之兴衰的要务,“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作为阅读的主阵地,学校不能无所作为,我们就是要将我们的孩子重新引入阅读的天地中,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美的姿态,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于是,确立目标、选择书目、制作阅读存折、营造书香氛围、建立积分制度,一系列旨在促进阅读的计划、措施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在这个“阅读银行”里,学生可以在线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了解最新图书资讯,享受知识“大餐”。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评价检验阅读效果,并得到积分,再通过阅读存折上累计的积分来得到学校奖励的自己最喜爱的书籍。这些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随着心智的成熟,慢慢酝酿,慢慢成熟,就会化为人的一种内在素养。

【陶继新】是的,我说过这样的话。因为文化的要义,就是以文“化”人,通过文化来改变人,让人变得更有品位,更有修养,更有幸福感。据我研究,教师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学校,几乎都是教师读书读得比较好比较多的。因为好书中有丰富的智慧,也有高尚的品质,读得多了,自然就会内化到教师的心里。教师读书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读书。当学生喜欢上读书之后,也就等于为自己的生命银行里存下了一笔终生发展的积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积蓄还会不断的升值,甚至让整个人生都幸福起来。所以,非常喜欢你们用了“阅读银行”这四个字。

学生读书,要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儿童情趣,二是经典文化。前者是出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比如世界童话等儿童文学经典。后者是出于孩子的记忆特点,比如背诵中国古代经典。记忆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年龄越小,记得越快,忘得越慢;年龄越大,记得越慢,忘得越快。每个人只有一个童年,童年不但应当是快乐的,也应当是持续学习的。而童年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中国古代经典。不要认为那些深奥的经典背诵起来非常困难,而在孩子那里是没有难易之别的。著名特级教师陈琴所教的学生,六年时间,都能背诵十多万字的中国古代经典,我带着两个女儿的孩子在她的班里学习了一周时间。发现她的学生背诵起来非但没有负担,个个还感到快乐无比。所以,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思维来框定孩子的思维。那么,孩子就懂了其中的要义了吗?没有,至少大部分没有懂。那还背诵干什么?就是前面我们说有“储蓄”,经典文化的“利息”是在未来才能显见出来的。中国的国学大师,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拥有“童子功”的,即小时候有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背诵的积蓄。这个时候未必能够特别显现出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能量。为学生幸福考虑,就应当在这方面下大功夫。

【管延爱】我们不仅仅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在教师中我们也是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多年的教师培养实践告诉我们,缺乏教育理论的滋养,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制约教师个体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引导教师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喜欢读书,我们在教学楼内建立了多处书吧,书吧内配上饮水机、茶叶、咖啡等,营造温馨的读书环境,老师们也可以在书吧里聊天,和家长交流等,引导老师从喜欢书吧开始。同时,我们提出“校长荐书”活动,先后向全校老师推荐了陶老师您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彭兴顺老师的《做卓越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雷夫的《第56号教室》、还推荐激励老师拥有阳光心态的《积极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专著、书籍,以及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等,鼓励教师完成读书笔记、撰写教学论文,并且利用例会的时间让老师分享书中的优秀案例、美文片段等。历经三年的努力,老师们当中喜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定期开展分享“读书故事”“教育故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使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步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使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享受到了职业幸福。

【陶继新】老师读书少甚至不读书成了当今教育上的一个悲剧,由此造成的教育教学质量差与职业倦怠情绪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你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读书的氛围与环境,让热爱读书的人更加热爱读书,让不太喜欢读书的人也喜欢上读书。当读书成为其生命必需的时候,教师的成长也就有了持续的动力。于是,他们感到生活与工作有了新的意义,成长也快了起来,也幸福起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