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肖像画:第一章 春秋战国至汉代肖像画

 RK588 2021-05-29
第一章 春秋战国至汉代肖像画 
图片
图1-1 彩陶钵绘鸟纹,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12厘米,口径32厘米,陕西华县柳子镇泉护村出土,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此件陶器属于庙底沟类型。彩绘施于陶钵外壁,鸟身由一笔画出,用笔极简括。鸟翅膀颇短,似是正要跃起试飞,又似刚要落下。
图片
图1-2 彩陶盆绘舞蹈纹,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1973年青海省大通上孙家寨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件陶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内壁上部绘舞蹈纹一周。可分为三组,每组五人,等距排列,双腿分开,身体向左微倾斜,
头右转,手拉手,脑后发辫斜垂,臀部尾状物右向飘起,仿佛踏歌而舞。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似是为表示手臂摆动之情景。『舞蹈纹彩陶盆』的人物塑造采用剪影式平涂的造型方法,注重大的动态,表现出舞蹈者内心的欢愉。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近年各地出土的原始社会文物中,大量绘画都是附在陶器上作为装饰花纹,人物图像很少(图1-1、图1-2)。

图片
图1-3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铜壶,战国,通高31.6厘米,口径10.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
图1-4 『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铜壶』花纹展开图。
此图可以作为绘画来欣赏。在排成三排的平行装饰带上,表现了六组人物活动。上层为采桑射猎,中层为宴乐弋射,下层为水陆攻战。场面宏大,构思巧妙,极尽工巧。
图片
图1-5 铜壶镶嵌狩猎图,战国,铜质镶嵌,上层每格纵7.3厘米,下层每格纵8.5厘米,河北唐山贾各庄战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物上出现了较多的人物画,如青铜壶上的《水陆交战图》(图1-3、图1-4)、《狩猎图》(图1-5),金银错青铜镜上的《骑马猎虎图》等,都是刻铸于青铜器上。

图片
图1-6 帛画龙凤仕女图,战国,绢本墨绘淡设色,纵31.2厘米,横23.2厘米,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画面中一侧身而立的细腰妇人,面向左方,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似在祈祷。人物形象体态优美,比例匀称,虽然简略,却也表现了其庄重、虔诚的神态。
此外,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中,有一幅绘一细腰女子合掌而立(图1-6),
图片
图1-7 帛画人物御龙图,战国,绢本墨绘淡设色,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图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棺之间。帛画描绘了伞盖之下,一男子侧身直立,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驾驭一条舟形巨龙,神情潇洒自若。虽仍是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但与『龙凤仕女图』相较,其绘画技巧显然要成熟得多。用笔更为劲健,并且注意了内外轮廓的转折变化,大量运用了晕染之法,并略施彩色,人物也具有了较强的立体感。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4]故事是传说,但反映出为寻傅说,百工所图之像,也是武丁梦中所见,并非真有傅说原貌可依。所以,汉代以前尚无传真画像作祖宗遗容,或图像以表彰名士功臣的肖像画。
一幅绘高冠大袖男子驾驭一巨龙(图1-7),男女二人皆侧身而立,两图是否为墓中主人画像,尚难定论,可是它却证实了绘在丝织物上的独幅绘画早在战国时已出现于南方了。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敬君者,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齐王知其妻美,与钱百万,纳其妻。”故事转引自汉代刘向撰《说苑》,此书录古代轶事可为法戒者,旨在劝善。敬君这位画家凭自己的记忆,画出了爱妻之相貌,结果齐王将其美妻夺走。故事是否真实,暂不分析,但是说明肖像画是从战国时敬君已创始了。至于《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言素王及九主之事”。《〈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曰:“九主者,有法君、专君、授君、劳君、等君、寄君、破君、国君、三岁社君,凡九品,图画其形。”《孔子家语》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与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又云:“有周盛时,褒赏功德,或藏在盟府,或纪于太常,或铭于昆吾之鼎。独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乃绘像于明堂之墉。”以上诸说,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绘画都是画在宫室门墙之壁上,目的在起教化作用,所画周公等人之像,不必是传神写照,其时画工技艺也未必达到传真逼肖之水平。
《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

图片
图1-8 嘉祥五老洼石祠第一石画像,东汉,纵93厘米,横83厘米,1981年山东嘉祥县城东北五老洼出土,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藏。
汉代继秦朝统一六国后,日益强盛,统治时期亦久。城池建筑、朝廷纲纪逐渐完善。禁中黄门官署还有画工,以供奉天子。《汉书·霍光传》载:“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图1-8)武帝时,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归汉,任侍中,在帝左右,目不忤视,数十年无过失。《汉书·金日磾传》载:“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
图片
图1-9 陕西西安汉长安平面实测图。
集体画像犹如今日的合影,创始于汉代。西汉都城(图1-9)未央宫中有麒麟阁,《三辅黄图》引《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传为汉武帝获麒麟而建,其中绘有功臣图,霍光、赵充国等西汉大将皆以功德图像于上。

《汉书·苏武传》载:“甘露三年(前51),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宣帝念霍光功劳,霍光居第一,但称“大将军博陆侯霍氏”而不名。霍光,平阳人,霍去病之弟,字子孟。武帝时为奉车都尉。武帝崩,受遗诏与金日磾等同辅昭帝。昭帝崩,迎立昌邑王刘贺。因贺淫乱废之,又迎立宣帝,仍秉政。霍光秉性端正,执政二十年未尝有过失。惟权倾内外,族党满朝,屡行废立,威慑宣帝。宣帝始立时,谒见高祖庙,光从骖乘,帝严惮之,若芒刺在背。及光死,宣帝亲政,收霍氏兵权,宗族竟诛。[
五老洼画像石是东汉早期石祠画像。这是编号为第一石的画像,内容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周公辅成王』,第二层为『车骑出行』,第三、四层为『升鼎』。画像作风沉重、朴拙,有一种独特的金石味道。

《汉书·赵充国传》载:“充国以功德与霍光等列,画未央宫。成帝时,西羌尝有警,上思将帅之臣,追美充国,乃召黄门郎杨雄即充国图画而颂之。”
金日磾母及霍光、赵充国等人的画像,似图于宫室之壁,此时还没有绢帛上传神写照之说。
随着社会安定,汉帝享乐一朝奢于一朝。《西京杂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这是中国肖像画史上最早的知名画家。(图1-10、图1-11、图1-12)

图片
图1-10 轪侯妻墓帛画,西汉,绢本设色,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图片
图1-11 轪侯妻墓帛画(局部)。
图片
图1-12 轪侯子墓帛画(局部),西汉,绢本设色,纵233厘米,上横141厘米,下横50厘米,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湖南省博物馆藏。
帛画的结构与一号墓帛画基本相同,用笔更显流畅自如,但整体描绘则相对简略。值得注意的是,此幅帛画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却又有发明,轪侯子开始以四分之三侧面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武帝定天下,迁都洛阳,史称东汉。汉帝追念功臣,绘将帅之像于壁之风未戢。《后汉书·马武传》载:“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这是继西汉未央宫麒麟阁图十一人集体画像后,绘于洛阳南宫云台上的群体之像。汉代绘开国将帅图像,以表彰其功的盛举,其后又经历了唐太宗图画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噶尔部及大小金川土司叛乱后,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图画功臣像悬于阁内,延续了两千年之久,是中国肖像画史上与《历代帝王像》同等重要的资料。
汉代因崇尚孔孟之道,重文化教育及忠孝之义。除台阁上绘将帅武功之臣外,也尝画文人、名臣肖像于东观(汉代宫中藏书之所)。如东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从构图来讲,把如此繁复的景象放到一张画上表现出来,是极有难度的。作者却做到了繁而不乱,有主次之分,并注意了描绘对象之间的对称和呼应关系。从人物造型来看,墓主人的高贵、平和,侍从的小心、恭谨,宴飨人物的肃穆、悲伤等细微的神态,都刻画得非常细腻、生动,体现了西汉时期肖像画的卓越水准。
时高彪,字义方,吴郡武锡人。《后汉书·文苑列传》载,高彪“家本单寒,至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后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异之”,“后迁外黄令,帝敕同僚临送,祖于上东门,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13]熹平六年(177),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胡广及太尉黄琼之像于省内,诏议郎蔡邕为颂。胡广、黄琼皆读书人,尤以黄琼高洁不仕。永建中,公卿交荐,公车征至中途,称病不进。议郎李固素慕黄琼,以书激黄琼,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俗论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弘此远谟,一雪此言。”黄琼至都,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争议朝堂,莫能抗夺。奏劾贪污,海内翕然望之。官至司空。胡广,字伯始,安帝时举孝廉,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官至太傅。胡广练达事体,明解朝章。京师谚曰:“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胡广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礼任甚优。所行中庸之道,不足为训。而黄琼因李固致书,却在《后汉书·黄琼传》中留下了“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哲理名言。
汉代画名人之像,以表彰其平生事迹令人可敬可羡者,画像虽毁,名却留于史书,如李业画像。《后汉书·独行列传》载,“李业,字巨游,广汉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习《鲁诗》,师博士许晃。元始中,举明经,除为郎。会王莽居摄,业以病去官”,“及公孙述僭号,素闻业贤,征之,欲以为博士,业固疾不起”,“饮毒而死”,“蜀平,光武下诏表其闾,《益部纪》载其高节,图画形象”。[15]这是表扬李业忠于汉室之画像。
又有许杨画像。《后汉书·方术列传》载,“许杨,字伟君,汝南平舆人也。少好术数。王莽辅政,召为郎,稍迁酒泉都尉。及莽篡位,杨乃变姓名为巫医,逃匿它界。莽败,方还乡里”,“汝南旧有鸿郤陂,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奏毁败之。建武中,太宁邓晨欲修复其功”,“因署杨为都水掾,使典其事”,“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许杨有功于民,却遭到了“豪右大姓”们诬告贪赃,邓晨收许杨下狱,当夜即遣放其出狱。后许杨病卒,邓晨为许杨起庙,“图画形像,百姓思其功绩,皆祭祀之”。
汉代为官清廉、关心百姓、论解经传者,也有图像留于史册,如桓帝时的延笃。《后汉书·方术列传》载,“延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拜议郎”,官至京兆尹,为政宽仁,对于“仁孝前后之证”有自己的见解。“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注云:“屈原,楚大夫,抱忠贞而死。笃有志行文彩,故图其像而偶之焉。”
又有姜肱画像。《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博通《五经》,兼明星纬,士之远来就学者三千余人。诸公争加辟命,皆不就”,“后与徐稺俱征,不至。桓帝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灵帝时画人物图像的有蔡邕。《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初为议郎,因上书论朝政缺失,遭诬陷,流放朔方。遇赦后,亡命江湖十余年。董卓专政,迫蔡邕为侍御史,官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董卓被诛,王允捕蔡邕,邕死狱中,“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历代名画记》引《东观汉记》云:蔡邕“工书画,善鼓琴”,“灵帝诏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于省,兼命为赞及书。邕书、画与赞皆擅名于代,时称三美”。由此可见,蔡邕既擅画像,又曾被画工图其像,受人景仰,可知汉代画像为绘画艺术主流。
又有陈寔父子三人画像。《后汉书·陈寔传》载,陈寔与子纪、纪弟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先贤行状曰,豫州百城,皆图画寔、纪、谌形象焉。”
史书中的高彪、三君画像等,因年代距今久远,原作早已毁掉,难知所画之人物形象是否为写真人之真容相貌,更无其他图像可以判定。
图片
图1-13 安平汉墓中右侧室壁画白描图。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壁画,1971年发掘。
南壁描绘了墓主人和他的男女侍者。东壁和通前室右侧室门道南壁的西部,画着他的四个下属官吏谒见时恭立一旁听候指令的情形。西壁画伎乐图。墓主人的形象写实逼真,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墓内死者坐帐的先河。

图片
图1-14 安平汉墓墓主人像。
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绘画中的自画像,也是创始于汉代。《后汉书·赵岐传》载,“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初名嘉,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后避难,故自改名字,示不忘本土也。岐少明经,有才艺”,“年九十余,建安六年(201)卒。先自为寿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赵岐的自画像水平如何,固难得见,但它却说明了中国绘画里的肖像(自画像)画,此时已有文献可考了。(图1-13、图1-14)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