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7)|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青岛市黄岛区江山路第一小学“幸福教育”解读(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5-29

SUMMER

05

树立品牌意识,

享受收获幸福

【管延爱】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管理学者华德士曾说过:“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品牌意识是时代的呼唤。作为老师,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就是教师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收获幸福。我们确立“个人品牌+个人品牌+……=学校品牌”的思想,学校领导积极去发现每位老师的优点,及时的肯定,肯定教师在工作中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通过“感动江一月度人物评选”“幸福教师多元评价”等方式,并把每一个老师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凸现教师的品牌,激发教师尽可能地把自己的优点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增大,朝更高的目标迈进,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教师的个人品牌成熟后,每个教师的个人品牌相加的和逐渐形成学校的品牌。

【陶继新】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形成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种“慢”功夫对每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所以,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即将成功的时候,往往是遭遇最大困难的时候,可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却放弃了,结果前功尽弃。其实,绝大多数教师只要坚持下来,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另外,目标要明确,如果走错方向或走反方向,越是坚持,离成功越远。每个老师的个性不同,特长各异,要想形成品牌,就要探究出自己形成品牌的路径。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形成品牌后,学校品牌也就自然形成了。

【管延爱】在学生管理上,我们着力打造“六好”德育品牌。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上好课,健好体,做好事,做幸福的江一人”为培养目标,一是注重关注细节的导之以行,做好常态塑造。二是注重活动引领的育之以情,做好情感熏陶。三是注重阅读感悟的教之以理,做好理性建构。四是注重校园文化的化之以境,做好情操陶冶。五是注重创新评价的调节功能,进行触动评价。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体系,在“六好”德育品牌的引领下巩固幸福教育。

【陶继新】你们在德育品牌构建上,不是假大空,而是真小实。小孩子是纯净的,也是真实的,教师只有具备真实的品质,才能与孩子们的真实品质形成和谐。千万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事,可以欺骗,其实,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一双鉴别真假的火眼金睛。您所说的细节,就有“小”的特点,但却完全可以从小中见大。在德育工作中,更多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是生活常态的小事情。正是在这种小事情的教育中,学生才能形成优秀的德育品质。再就是要做实,有效德育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没有德育,任何空洞的理论,都不能让德育在小孩子心里生根。而一个又一个的德育实践,才能让德育深入孩子的心中。正是在做真做小做实中,才能打造好“六好”德育品牌。

06

构建幸福课堂,

师生乐教乐学

【管延爱】关于幸福教育探索,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从多个角度去学习,拜读了您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加盟了“全国幸福教育联盟”,结合我区成立“幸福教育实验区”这一契机,我们不断的寻求学习的机会,探索幸福教育。

我想,幸福教育涉及社会、家庭、学校许多方面,我认为幸福课堂应该是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而在校80%的时间又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向,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良好心理基础上进行,就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感受教育的幸福。那么幸福课堂从哪来呢?

如何构建“幸福课堂”,实施幸福教育?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经过反复斟酌,以课题为引领,运用科研带动教研战略,我们申报了山东省教学研究会课题——《山东省中小学幸福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为主体展开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运用学帮理练四步教学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研究等,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幸福教育。

【陶继新】是的,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不幸福,就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教育。那些满堂灌且毫无情趣的教学,学生没有自主权的课堂,师生都不会有多大的幸福感。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当是构建幸福课堂的关键。目前学生“被学习”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这其中有学习方式的问题,也有教学方式的问题,还有教学观念的问题等。所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课堂不应当是教师一个人一讲到底的讲坛,而应当是师生共同演绎生命的智慧碰撞场。这需要教师解放思想,不是学生学不会,也不是学生不会学,而是老师不相信学生,不放手学生。当相信与放手于学生且给予适当指导的时候,学生不但可以学会,还可以会学,甚至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如果说“知”在求知层面,“好”在道德层面的话,“乐”则升华成一种审美境界。如果一学习就快乐的话,幸福也就自其中了。

【管延爱】构建高效的幸福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需在教师业务上下功夫。

加强教学研究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关于这个问题,前边也提到一些。我校每周都安排有教研课,如: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师徒结对同学互助;每年安排一定的业务经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我们提出了关注课堂、结合课题、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各教研组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要内容,以级部公开课为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探讨,认真落实好每一次教研活动,这使许多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同时,建立外出学习二次培训和汇报制度,达到“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效果。校内推广和谐教学法“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五课一评”活动,即:名师引路课、青年教师成长课、江山杯优质课、外出学习汇报课、专家引领课。举行“春华杯”我的模式我的课比赛和“秋实杯”说课标说教材比赛等活动。同时,还邀请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为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夯实专业基础。为构建幸福课堂提供保障。

【陶继新】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一门学问,也很专业,需要下大功夫研究才能结出丰硕之果。您上面就谈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略。比如您所说的同学互助,就有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中,又有单元组、超大组以及团联队形式。在这些形式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不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教学习差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有时还要把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好的、学习差的与学习差的临时组建成单元流动组。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组合方式,还有同组同质组合方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本组或本团队这个集体的事情。当然,其中还有小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等。当把这些问题研究透了,通过实践又特别奏效了,课堂老师之教与学生之学才能生成幸福感。还不止于此,有效课堂教学还有学科形态、教育形态与社会形态等不同的形态,采取什么样的形态进行教学,产生的效果也大不一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还多停留在学科形态这个单一的维度上,可是,真正产生更大效益的是社会形态。这需要专门的培训,也需要不断的实践,甚至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才能让教学产生更大的效益,让教与学生成更大的价值。

【管延爱】坚持以老带新,要求做到:一年结对子,以师带徒,常规入门;二年压担子,大胆执教,工作上路;三年拔尖子,形成特色,崭露头角。通过“磨一阵、扶一把、送一程、带一批”的传帮带,锻炼一批教师,形成了“群马拉车”的效应。捆绑式的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教师群体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策略。

【陶继新】青年教师具有巨大的生命活力,可也有先天不足,那就是经验缺失。你们采取“传帮带”的策略,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提出三年发展目标,则对他们形成一种激励。青年教师的成长,前三年至关重要:如果发展顺利,以后继续努力,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不知方向,不会方法,又不努力,则有可能成为不思进取者。所以,你们这样做,是对他们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教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一个不优秀的老师,也可能教出一些不太优秀的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