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降散:伤寒瘟疫第一方升降散,源于明·龚...

 九龙池dn5pzqmi 2021-05-30
升降散,源于明·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的内府仙方,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四两、僵蚕二两、蝉蜕二钱半、姜黄二钱半,用量比例为16:8:1:1,用法为“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大人服一丸,小儿半丸,蜜水调服”,其主治为“肿项、大头病、蛤蟆瘟病(腮腺炎)”。

清·陈良佐,改分量变服法,易名为陪赈散,并记载于其所著《二分析义》之中。其药物组成为大黄十斤、僵蚕五斤、蝉蜕二斤半、姜黄十二两,用量比例为40:20:10:3,用法则去姜汁改为散剂,每服一钱八分二厘五毫,并以生蜜、冷黄酒各五钱调服,其主治为“三十六般热疫”,包括壮热、自汗、大渴、头痛、谵语、神昏、头面咽喉肿痛等数十种症状。陈良佐将其视为治疫专方,第一次分析了本方方义,明确指出本方治疫之功在于升阳散火、泻热解毒。

古人认为“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在赈灾的同时陪同施以本药,可以防治时疫,所以又叫“陪赈散”。陈氏认为热疫的根源在于“五脏之邪火发而移热于六腑,一时不能畅达,凝郁蓄结,积久而成热毒”,因此创立“祛风散火、清热解毒”的陪赈散法。陈氏盛赞此药的功效,认为“凡热疫证,自春分以后秋分以前,得服此药,实卫生之仙剂,真捷效之神丹”。


成书于稍后的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则是把陪赈散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并把陪赈散改名作升降散,治疗“表里三焦大热,其证治不可名状者”,以至于后世医家多以为该方出自于杨栗山。杨氏活学活用升降散,并在此方基础上创立了增损大柴胡汤、增损双解散、加味凉膈散、增损三黄石膏汤等15首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