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手把脉的奥秘

 未来决定现在 2021-05-30

双手把脉的奥秘

双手把脉的奥秘
双手把脉的奥秘
双手把脉的奥秘

把脉即切脉,俗称“号脉”,也称探脉,陜西老家叫摸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脉象源于心脏有节律的跳动,与人体心气盛衰、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医者通过按压患者的挠动脉即中医寸口脉识辨别脉搏的速率、节奏、强度、位置和形态等脉象,了解患者体内正邪变化和脏腑功能强弱,以四诊合参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双手号脉即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患者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患者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内一气呵成九候。

无需病人自述,仅凭脉象即可在短时间内全面知晓患者病症所在、性质及表现。双手把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能够根据患者左手与右手的脉象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即“阴阳脉”做出比较鉴别,从而得出更精确的诊断结果,并对疾病的发展预后做出准确判断。王老中医用双手诊脉他就是用右手的食、中、无名指诊病人的左寸、关、尺脉位候心、肝、肾;同时用左手诊病人的右寸、关、尺脉位候肺、脾、命门,分别是用浮、中、沉三种指力,在短时一气呵成九候”,这样便变成“一个枕头,三个指头”为六个指头,同一时间内完成了“六部一十八候”,达到了时间上省了一半,工效上增加了一倍。同时,双手把脉可对一种微妙的所谓“阴阳脉”即时做出诊断,即患者的左手与右手的脉强弱不一等微妙变化能夠精准分辨出来。

古代名中医多是从读书人转行而来,确实是“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如明万历二十一年冬,鲁藩王的妃子突患重病,胁下疼痛,腹胀咳喘,坐卧不宁,苦不堪言,经御医多方施治都没有效果。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有人向鲁王举荐了龚廷贤。龚廷贤运用双手号脉的手法,明确诊断鲁王妃患的是胸痹之症,也就是今之冠心病。对症用药不久即得痊愈,龚廷贤从此名震天下。

当时治疗鲁王妃龚廷贤也只运用了两味中药,这两味药其实很简单,药店我们都能够买到,一个叫淫羊蕾。它的性味辛甘无毒,它是温性的,治疗肾阳亏虚效果很好,现代医学研究它有淫羊霍酮,对冠心病治疗非常好。王老的“八仙过海汤”,第一味就是以淫羊蕾为君,第一味臣药,叫太子参为臣,性甘微苦无毒。第二味仙毛有小毒,二药增强效果,祛除毒性。广泛治疗阳气亏虚,阴虚肺燥,脾虚胃寒,其主要还是补先天元阳,因为后天之本在于脾,这个药就是补肾脾元阳的,施药原理还是根据双手把脉辨别出脾肾阳虚而用药。方法是左右对比之后即可分部对比按脉,这是进行脏腑辨证的中心环节。两手用相同手指、相同力度分按左右同一部脉(其它两部的手指稍稍抬起),先寸,后关,再按尺,每一部均要举、按、寻,边仔细体察,边左右比较分析,从中发现患病脏腑,抓住病因病机。再以此为根据,确定治则治法,遣方用药。

曾治疗一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例:属肝郁脾虚证,其脉左关弦盛而右关不足者,肝区胀痛常较突出,每因情志过激而加重,常伴心烦易怒,胸闷太息,卧寐不安,口苦厌食,其病机重点在肝,肝气郁滞而后乘脾,回忆当年学习《 金匿要略 》 中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 肝郁是因,脾虚是果,其证多属实,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方用四逆散加柴胡疏肝散合方加减;原理是双手诊其脉左关弦细而右关细弱无力。

又见两关均弦细者,肝区痛多不重,只是仅在劳累时始觉隐痛,常伴口淡纳差,腹胀便洁,面黄肌瘦,倦怠乏力,其病机重点在脾,脾气素虚,肝气相对偏旺而乘脾。

又有一例患肝区痛常较轻,常伴困倦无力,少气懒言,多属气虚而致,治宜益气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根据其双手诊脉而细涩,尤以左寸关沉细无力,所以用补阳还五汤补阳气,活瘀血,通经络之功效。

还有一例肝区刺痛昼轻夜重,常伴心悸征忡,失眠多梦,手足不温,多属血虚寒凝而致癖,治宜养血温经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可见,双手脉象反映出病机侧重不同,治法方药必随之而变:只有凭脉辨证,据理立法,才能避免实实虚虚的错误,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双手把脉诊断疾病的方法就是王老在五十八年行医实践中借鉴《易经》、《黄帝内经》的诊疗理念和方法,融会贯通创立而成。王老从理论到实践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沉淀与积累的医学造诣使他在治疗妇科病不孕不育症方面大有突破,首创“中医妇科病新理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