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掐丝珐琅怎么去鉴定的好与坏

 博搜艺术 2021-05-30

  至乾隆时期,掐丝珐琅技术和画珐琅技术都日臻成熟,为了更好地表现绘画效果,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在掐丝珐琅技术中吸纳了画珐琅的釉色晕染技法,所以这类作品是掐丝珐琅、画珐琅工艺与绘画艺术的完 美结合。掐丝珐琅八骏图长方盘,长36.5厘米、宽24.2厘米,长方形,通体掐丝施彩釉。盘心图案似郎士宁绘画风格,在一柳树下八匹骏马各具神态。内外侧沿均饰蓝地番莲纹,盘底蓝釉掐丝锦纹,中 央有掐丝填红釉“乾隆年制”款。郎士宁,意大利传教士兼画家,清康、雍、乾时期在宫廷画院供职,画法参酌中西,善写生,尤工画马,如《百骏图》《名马图》至今闻名世界。

  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首先在铜胎或者金胎上用铜丝或金丝掐出图案,再填上不同色料的珐琅,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百道工序制作完成才得以面世。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传统绘画和雕琢技术也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掐丝珐琅工艺在人类历史中出现得非常早。尤其在首饰制作工艺中。用细扁的铜线凹出图案造型,然后焊接到铜底胎上,珐琅粉调成膏状填入每个小的花纹区域内分多次煅烧成型。最 后还有一个镀金的程序。

  掐丝珐琅,汉族传统工艺品,属于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使用其他金属做胎的,有金胎掐丝珐琅等。

  清初产品则单薄朴素,乾隆时期受宫廷掐丝珐琅工艺的影响,风格近似宫廷。至光绪时受到宫廷采办和出口需要的刺激,北京民间珐琅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制作掐丝珐琅要以金属丝线盘出花纹,黏固在铜胎上,再填施各色珐琅釉料在花纹框架内、外,然后入窑烘烧,直到器表覆上的釉层达到合适的厚度,再经过打磨、镀金等工艺步骤。好的掐丝珐琅的金属掐丝与珐琅和谐相容,结合处自然无异色。因为珐琅师傅将金属丝固定在金属胎上会选用不同的材料,有用焊接的方法、用胶水、用釉料甚至是他们的独 家秘方。不管用什么,只要方法合适,都不会在成型的作品上露出痕迹,而经验不足的珐琅师难免会出现粗糙的掐丝、衔接处的露色等状况,这样的作品也是一文不值。

  掐丝珐琅作为一门“舶来”工艺,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备受皇 家贵 族喜爱,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明清两朝,分别在大内设立御用监和珐琅作,制作珐琅器,专 供皇 家使用,600年间从未走出皇宫,寻常百姓难得一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