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结婚也有法律效应吗?一纸婚书相当于结婚证

 梅三度mei 2021-05-31
古今中外,婚姻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仅要举办隆重的婚礼,还要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获得相应的法律效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我国古代,男女结婚之前会相互通信并缔结婚书,其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婚姻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敦煌文献中,就有唐朝时期的婚书,分为正书和别纸。正书是男方向女方请求婚姻的通婚书以及女方向男方允诺婚姻的答婚书
让古代婚姻具有法律效应的是婚书中的别纸。别纸记录了男女双方真实的情况,是古代婚姻中最为重要的依据。
婚姻缔结成功后,古人的婚姻不仅能够受到官府的庇护,还可以得到世人的认可。不过古代女性想要离婚是非常困难的,不像现在能够协商离婚。
对于缔结婚书后,毁约的人往往会受到古代法律的惩罚。唐律中就有规定,凡是女子毁约,会被杖责并要履行婚约,而男方毁约则要放弃聘礼,顶多损失一笔费用,不会再进行额外的惩罚。
在周朝时,官府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来履行男女缔结婚书。凡是私下缔结婚书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不过有些朝代对于私下缔结婚书的方式是认可的。
等到了清朝,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结婚证才以龙凤帖”的形式出现。男女双方决定结婚以后,要先去县衙领取“龙凤帖”,其次缴纳婚税并签押盖章,最后经过官府盖章才算走完整个领取的流程。
“龙凤帖”上,会写有男女双方的姓名与年龄以及双方家长、主婚人和媒人的名字。除却名字外,还会写一些祝福的语言。
除了婚书之外,古代休书则相当于现代版本的离婚证,不过一般都是由男方出具休书,女方想要离婚在古代十分困难。而童养婚贴则是童养媳版本的婚书,往往侵害了女性一方。
在建国后,结婚证不仅是婚姻的见证,还具有法定效力,秉持着自愿的原则,比古代女性不知道要幸福了多少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