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们的儿童节

 淮阴语文 2021-06-01

咱们的儿童节

□吴波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幼儿园、小学都会举办活动来庆祝儿童节,孩子们这一天会有一点不用“学习”的时间,非常快乐;今天的儿童,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年都有儿童节,都有庆祝活动,都可以张口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要礼物,或是到哪儿吃想吃的,不仅很轻松就能要到,而且送礼物的大人们,还特别高兴,甚至还很“巴结”孩子,生怕孩子不要自己送的礼物,或者不喜欢而不开心。

 而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儿童节”的概念,上小学之前,我生活在乡下外婆家,每天就是自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疯玩,饿了回家啃馒头,渴了回家舀水喝。不知道有儿童节,更没有过礼物,甚至父母都常年不在身边,有最简单的温饱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我没上过幼儿园,那时乡下也没有幼儿园,很多家庭甚至都没有送孩子上学的意识与能力,我在乡下许庄小学上过一年级,同班同学年龄差距有点大,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一年级的都有。

 待我进城入附小重新上了一年级,家里生活依然不富裕,母亲没早没晚地在菜场卖菜,父亲上班,进菜还要操持家务,我和姐姐没人宠没人疼,从小就做各种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相比同班同学中那些市委机关干部家的孩子,我们就是乡下人,差距很大。因此,到了六一前后,我们知道有这个儿童节,但我们也不知道儿童节要干嘛。那时,学校也没有多么重视儿童节,很少组织活动,该上课上课,该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直到小学毕业,我不再是儿童了,都没有“过儿童节”的感受与记忆,我的童年没有儿童节。

 小时候,我们倒是每年都过端午节,而且比现在有意思得多。快到端午了,我的母亲总是会唠叨很多遍:“端午节,娃娃节”,提前几天就为我和姐姐准备些端午节的“礼物”。首先是鸭蛋,早在一个多月前,母亲就腌了一坛子鸭蛋,节前,母亲挑出一些煮熟,就是我和姐姐最喜欢就稀饭的“下饭小菜子”,而且姐姐还编好了鸭蛋网子,我挑一个大的青壳鸭蛋装里头,挂脖子上,在小伙伴面前,陡然就觉得神气许多。母亲还会买五颜六色的绒线,还有艾草、雄黄等。艾草挂家门楣上,端午节当天,中午吃完饭后,母亲会烧艾草水给我洗澡,洗完澡替我扣上绒线,手腕、脚腕、脖子上都扣上几缕绒线,打的是死结,还吓唬我说不能剪断,要到七月七日七巧节晚上才可以剪断扔在屋顶上让喜鹊来衔走搭鹊桥。母亲还喂我和姐姐喝雄黄水,很难喝,可我也不得不喝一点下肚,母亲也用雄黄抹我的肚脐眼,说毒虫之类的不敢爬进去。

 端午节那天,母亲忙,中午饭比较简单,晚上和父亲张罗一桌相对丰盛的饭菜,父亲喝酒,我和姐姐喝小香槟,因此我们一直很期待。端午节前母亲和姐姐就包好了粽子,这些天一直可以吃粽子。母亲包的粽子很独特,不是用绳子捆扎的,用缝麻袋用的那种大包针,穿过整个粽子,将最后一片粽叶的末梢穿过粽子,拉紧,一个独立的粽子包好了。这种粽子包得不紧不松,煮好以后,吃到嘴里软硬适中,十分好吃,。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端午节,或者说是我的“儿童节”吧。到年龄稍大一点,母亲的话就不大听从了,例如那绒线,戴两三天,脖子手腕都是颜色,戴着也很不舒服,于是就偷偷剪掉扔了。

端午节,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划龙舟,吃粽子,尤其是近些年来端午节列入了法定假日,全国人民这一天可以放假休息。端午节,也称“娃娃节”,算是咱们中国的儿童节了。端午节已列入了法定假日。希望孩子们也都喜欢过端午节。

作者简介:吴波,男,1979年5月生,江苏淮安人,中学政治教师,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清江浦区作家协会理事。教学工作之余,热爱文字写作,2005年起在报刊发表文章,已约千篇逾两百万字,数十篇文章收录进各级各类书集,逾百次在市级以上征文中获奖。2017年9月,文集《里运河北大运河南》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2020年10月文集《清江浦家常饮食记》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