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五章承气汤七方整理

 紫菜馆1990 2021-06-01

承气汤七方整理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厚朴三物汤 厚朴七物汤

上述七方为仲景腑证之方,在临床上要辨清辨明再用方。

经典要通,六经辨证要明,这为大道也。大道牢记,见病知源,对证下药,方可事半功倍。

大承气汤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枳朴先煮后黄硝,实燥痞满峻下疗。小承气汤

小承轻下热结管,阳明腑实实痞满,二朴三枳四大黄,妙在同煎泻力缓。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半升硝,四两大黄二两草,少少温服和胃气,温顿服之祛坚燥。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厚朴大黄汤

朴黄支饮胸满施,尺朴六黄四枳实。厚朴三物汤

厚朴三物金匮汤,五枳八朴四大黄,里实气滞痛而闭,行气通便立时康。

厚朴七物汤

厚朴七物朴八沾,五枚枳实三黄甘,十枣二桂五生姜,里实兼表腹胀满。

大承气汤:厚朴8两权实5枚大黄4两芒硝3合

小承气汤:厚朴2两枳实3枚大黄4两

调胃承气汤:大黄4两芒硝半升炙甘草2两

桃核承气汤:桃仁50个桂枝2两大黄4两芒硝2两甘草2两

厚朴大黄汤:厚朴1尺枳实4枚大黄6两

厚朴三物汤:厚朴8两枳实5枚大黄4两

厚朴七物汤:厚朴8两枳实5枚大黄3两

甘草3两桂枝2两大枣10枚生姜5两

大承气汤条文共30条伤寒论19条

阳明:16条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217、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20、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黎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238、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慷而烦,胃中有燥尿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241、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

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胃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3条

320、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11条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

13、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21、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22、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23、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37、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8、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9、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40、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哺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小承气汤共8条

《伤寒论》7条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滴,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13、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金匮要略》1条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4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调味承气汤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207、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4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厚朴大黄汤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26、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厚朴三物汤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厚朴七物汤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