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决靠谱吗?—“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一十九

 于兆鹏 2021-06-01

遥决靠谱吗?

在汉宣帝执政期间,曾发生一次西羌叛乱,这个叛乱的平定过程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有名案例。

当时,汉宣帝派御史大夫丙吉去问老将军赵充国谁合适领兵平定羌乱,赵充国当时已年近七旬,慨然说到,“欲征西羌,老臣我最合适不过”。

宣帝又问赵充国需要带多少兵马时,赵充国回答说,“百闻不如一见,现在老臣还在长安,无法遥决。臣愿意驰往金城,熟窥敌人情形,然后决定汇报。

在先零羌造反的时候,赵充国率兵瓦解了先零羌的攻势。同时他率兵想要进一步把造反的羌人消灭,但是却不是采用强硬的手段发动攻势,而是想用柔字诀解决羌人的造反。

赵充国的想法是利用羌人内部矛盾瓦解掉他们的势力,毕竟那个时候只有先零羌始终是主张造反对付汉朝的。而其他的罕羌和开羌的族人都是希望能够和平发展的,但是由于先零羌一直是主张造反,所以即便是其他的羌人不想参战也不行,不然先零羌就会先对付这些族人。

而赵充国是非常了解羌人内部的矛盾的,所以想要主要打击这些先零羌,对其他的羌人采用招安的方式解决。这样不仅能够完美解决掉羌人的造反,而且汉朝也不会损失太多的兵马。

但是朝中的大臣不这样认为,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最强的兵力直接把这些羌人全部灭掉。即便是汉宣帝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面对赵充国迟迟不发动进攻,汉宣帝也是对他非常有意见的。

于是就给赵充国下了一道命令,就是让他立刻就对罕羌开战,毕竟罕羌的人数相对比较少一些,更容易对付。但是赵充国却并没有执行,他认为自己的分化手段才是最好的办法,一旦先对罕羌发动进攻。那么就再也没有可能与这些本是没有反叛意思的羌人和谐发展了,所以赵充国对汉宣帝的旨意根本就不搭理。

毕竟他现在没有在皇城之中,所以对于汉宣帝的命令也不用遵从,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不仅不对付罕羌这些人,反而是让手下的士兵一大部分先回到长安去,只需要留下一万多名的士兵就可以了。一方面这些士兵就完全可以震慑住剩余的羌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日常的粮草消耗。

毕竟当时汉朝五六万的士兵驻扎在湟水河的北侧,每个月消耗的粮食和食盐等物资的数量都非常大,并且还有非常多的马匹也需要喂养。所以赵充国就让所有的骑兵队伍全回到皇城去,只留下一些步兵队伍防守。而且这些留下的步兵队伍也不是没事做,也是必须自己开垦种植作物的。

这样一来通过士兵自己种植粮食,就能够更进一步的减少士兵的消耗。而且没有那么多的士兵了,自己种植的粮食基本上是够汉军的食用。而且还不需要劳烦百姓给他们运送粮草,这在赵充国看来是最好的策略。

但是远在朝堂之上的大臣和汉宣帝却并不这样认为,他们因为不了解前线是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对于赵充国的这个决定非常的不解,于是汉宣帝就又给赵充国写了一封信,问他如果把骑兵全部撤走,那么还能否抵御羌人的进攻?

赵充国就回答了汉宣帝,他说由于羌人内部的矛盾比较多,所以自己这一万多人的士兵是完全能够抵御叛军的进攻的。而且还不怎么需要朝廷给他们运送粮食,这对于汉朝来说也减轻了战争的负担。

汉宣帝接到赵充国的信之后,也是没有继续多说,而是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击败叛乱的羌人。赵充国就说也就个把月的时间就足够了,汉宣帝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既然赵充国都这么确定了,也就没有继续去管赵充国。

而在第二年的五月,反叛的羌人就都被赵充国消灭了。有三万多的羌人没有战斗直接归顺了汉朝,而其他的羌人则是因为冬季没有粮食可食,选择逃回了领地。所以赵充国根本就没有损耗任何的兵力,就顺利地解决了造反的羌人。

赵充国平定西羌叛乱的案例充分说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好像不少领导喜欢“遥决”,效果也不错。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在具体战术运用上是至理名言。赵充国平定西羌叛乱就是这句话的具体应用,进一步分析,赵充国在三个方面有了解一线调查信息的独到判断,才导致最终估算的异常准确的项目成功:

第一、对敌人内部矛盾的准确把握。西羌只有先零羌始终是主张造反对付汉朝,而其他的罕羌和开羌的族人都是希望能够和平发展。所以可以分化瓦解敌人。

第二、对兵力的准确把握。汉宣帝担心赵充国兵力不够,从各地征调了六万骑兵供他调遣,而赵充国深知打仗拼的是国力,消耗的是成本。为达到目标,只需要相对合理的兵力就可以。

而且,这些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务农耕田,自给自足,不耗费国家资源,变成本中心为利润中心,以最小的成本达到项目目标。

第三、对时间的准确把握。赵充国通过分析敌人所剩粮食,以及内部矛盾分化程度,判断敌人无法再继续作战的时间。

这三个方面都必须要实地调查,才能得出合理的判断。而对战局能做出“遥决”的,例如毛主席对辽沈战役的决断,先打锦州,盘活全国战局。这是需要有清晰的战略部署,同时也了解一线的基本情况才能做到。

所以,对我们大多数项目经理来说,老老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百闻不如一见”才是提升项目成功概率的最好方法。

请思考:赵充国与汉宣帝之间的谈判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你认为与领导的谈判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