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浪之歌:我是布莱克

 格林眼 2021-06-02

5月6日下午,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举行了线上颁奖,疫情影响下以无奈之姿创下奖史先河。

19个奖项,《少年的你》拿走了8个奖,且几乎囊括所有大奖。

除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还包括周冬雨获得最佳女主、易烊千玺获得最佳新演员。

五四青年节之际,B站演讲视频《后浪》刷了全网的屏,“前浪”、“后浪”成为热门词汇,引发如潮的热议、抒怀、碎念。

1992年的周冬雨继金马影后再拿下金像影后,2000年的易烊千玺以流量起家坐实了演员身份,他们这样的人,无疑是“后浪”,且是后浪的浪尖。

但我其实更关心“前浪”。

讲述两个老年男人爱情故事的《叔·叔》拿到最佳男主、最佳女配,60后张达明凭《麦路人》获得最佳男配,黄绮琳的《金都》则拿下了新晋导演、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可惜这三部港片内陆观众目前都看不到。

“郑秀文陪跑”也被刷上了微博热搜。

《后浪》里说“君子美美与共 和而不同 年轻的身体 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 审美 和价值观”,而据目力所见,祖国年轻一代表现出的是饭圈文化的打投、集资、反黑、控评、撕战、举报,是《青春有你》《创造营》《少年之名》等各种选秀节目客观宣扬的靠颜肉吃饭、靠粉丝经济出道,我们对于社交网络上的代际鸿沟无能为力,只能期盼“后浪”老成了“前浪”,靠年龄和阅历来自我纠偏。

虽然演讲视频面向的是“后浪”,但转发者更多的是“前浪”。

“前浪”向“后浪”献媚讨好,未必能稀释隔阂,达成平等对话,反而可能激发互相怀疑,形成海啸。

想起一部很喜欢的电影,《我是布莱克》。

2016年戛纳的金棕榈奖得主。

30后导演肯·洛奇,去年还拍了部《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也非常好看。

影片主人公布莱克是个老头,独居的鳏夫,膝下无子,有40年经验的木匠。

布莱克因为心脏出了问题差点出意外,暂时丧失了工作能力,他准备申请就业支持津贴,但被评估人员驳回,发起申诉的条件很苛刻,他迫于无奈改为申请失业津贴,但又因无法达到规定的行为要求而受处罚,可能要沦为申请特困补贴。

布莱克不懂上网,家里也没电脑,而智能手机、电子简历、视频简历对他来说更是天方夜谭,他是沙滩上奄奄一息的“前浪”,是快被时代抛弃的一代。

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以高福利闻名,第三世界人民心生羡慕。

《我是布莱克》则揭露了英国福利政策徒有虚名的一面。

手续繁琐、流程拖沓、官僚作风,对底层人士相当不友好。

说是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实则不近人情、缺乏同理心;说是给与救济和帮助,实则人为设置障碍。

影片在讲述布莱克的故事时,还串起来另外两个样本。一个是布莱克的邻居,黑人小伙为了摆脱贫困,从中国进口假冒名牌运动鞋倒卖赚差价;一个是布莱克的帮助对象,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年轻单身妈妈凯蒂,布莱克自己都入不敷出但仍倾力帮助凯蒂一家,尽管如此凯蒂还是一步步沦为妓女。

发达国家存在高福利陷阱,高福利容易产生道德祸因,有点类似我国曾经的“大锅饭”,滋生懒人、寄生虫甚至骗福利的,政府为了管控漏洞往往实行懒政一刀切,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布莱克的津贴申请之旅成了死循环,政府玩“拖死你”的把戏,他决定不再奉陪,因为他认为失去自尊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他在福利办事机构的外墙上涂鸦抗议,此举引起围观路人的声援。

但能改变什么吗?

结局很悲伤,当布莱克对申领就业支持津贴的申诉即将迎来转机时,他在洗手间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布莱克留下的遗言——

我不是客户,不是顾客,不是服务用户,

我不是懒人,不是小偷,更不是乞丐窃贼,

我不是一串社保号码,不是屏幕上的一段数据,

我按时纳税,一分不少,我为此深感自豪,

我不向权贵卑躬屈膝,诚心对待邻里,尽我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我不接受,更不寻求施舍,

我的名字是丹尼尔·布莱克,我是堂堂正正的人,不是街边乞怜的狗,

我在此讨回本属于我的权利,

并要求你们以尊重之心待我,

我,丹尼尔·布莱克,是一个公民,

无所奢求,无可妥协。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也有很多人到了四十岁,仍有很多困惑。

生而为人,不用纠结自己是前浪还是后浪,因为不管前浪后浪,总有你浪不起来的时候。

要论《后浪》里说得最实诚的一句话,我觉得是: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