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的混沌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微笑如歌 2021-06-02

时间定格在2011年夏天。

这年夏天我拿到了我们县市重点高中HZ中录取通知书。红色的壳子十分显眼,它不仅证明我的初中时代已经结束,也告诉我将踏入更大的征程,那里有一个叫做“高考”的巨大门槛等我跨过去。

刚开始到HZ中的时候,我还是秉承初中的学习方法,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下课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有时间就投入到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看各种文学、时尚杂志,古今中外著名的小说。

可连续的两次打击证明我是错误的。

第一次打击是当我看到老师手上名单的时候,那个名单是按照中考成绩高低排序的。当时,我中考成绩在我们初中排名是年级第三。当我怀着兴奋和一丝骄傲去看班主任手上的名单时,瞬间心跌至低谷。全班58人,我排在第30位,中等偏下。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在初中经常被老师夸赞的学生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尽管我心有不甘,但是这是真真切切摆在我面前的事实;尽管我委屈,但这种感情也只能埋在自己的心里。我告诉自己,要一个个超越,这是我进入高中后给自己定下的第一个目标。

第二次打击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课。数学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课从来不带课本,信手拈来。由于之前一段时间我一直活跃在军训中,闲暇时间一般都在看杂志、听歌,悠闲自在了好一阵。虽然新书发了一个多星期,我动都没动过。于是,就这样让我置身尴尬的局面当中,当周围的同学很容易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我把书翻得“格格”响,但始终也找不到老师具本讲到了哪里。第一节数学课就这样在忐忑不安中过去,课后我费了很大的劲才搞懂了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的其中一部分。

高一的时候没有分班,文理双修。好容易刚把数学老师第一堂课上所讲的知识搞到一知半解,那边的物理又兜头抛出若干问题。直到第二节晚自习结束,也不过是把一天来老师上课所授的内容大致看了一遍。第二天,我有幸被数学老师叫上讲台去解题,瞪着黑板上老师给出的题目半天,拼命的搜索脑中的记忆,九年来的所学所知,全都派不上用场。第一个上讲台,最后一个下来。当数学老师示意我可以下去的时候,眼睛里有了一丝愠怒。而我,更是无法面对讲台下面那57双眼睛,自尊心严重受打击。其实这是他上课的特点,出一个题目,用到的是上一节的基础知识,下一节的解题思路,不预习课本,根本解决不了。

在上其他课的时候偷偷地看数学,这是我在初中经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各科老师上课时的声音都很大,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另外,看周围同学都在认真听讲,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最后的结果是,不仅数学垮了,连带着其他科目也被拖垮了。

由于一时无法适应高中的教学方式,班级里开始出现一部分这样的学生一只要老师不点名到黑板前解题,他们就可以蒙混过去。课后继续说说笑笑,而我就是其中一位。那时,我自以为自己很幸运。上课时只要我低着头,数学老师就不会再让我上去做题。

一周后,第一次数学测验,我们用的是100分的试卷,我考了59分。当时这个成绩刚好比最后一名58分多一分。尽管班主任没有把后20名的试卷分数当众读出,但最后还是特地点了我和另外那个同学的名字,毕竟全班就我俩不及格。拿着这张59分的试卷,让我有了一种错误的认知——是班主任故意让我不及格的。于是,我满试卷找老师的批改漏洞,客观题找不到,就找主观题,把同桌的试卷拿来一个个对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再三审查,终于在一个主观题上发现了老师的批阅漏洞。这说明我是可以及格的,我为自己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进行自我精神麻痹。因此,我并没有为自己在数学上的失利而改变自己的打算。对于当时那个备受同学瞩目考取99分离分的骄子,我同样给予不屑。

这种混沌的生活持续到第一次月考的失败。此时,我方有所悟,内心深处有种痛楚在提醒我,只有通过不断地奋斗,才能有尊严地生活在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我不能再这么混沌的持续下去,否则,我如何有勇气迎接那个未知的高考,又如何达成我曾经定下的高考目标。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养成了每天一次自省的习惯。具体的做法就是,对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方面的审查,哪些地方没有搞懂,哪些地方需要花时间细看,并把明天的学习计划提前安排,课间10分钟和中午的午睡时间也要充分利用。同时,寻找那些与成绩好的同学产生差距的原因,重新审视自身的缺陷,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经过这样的一个调整,我的各科成绩得以稳步提升。

能考上滕州一中的学生在初中都是班级翘楚、学校前几名,甚至还有的是全镇的尖子生,入校后不少同学未能获得预期的青睐导致状态不佳,同时,高一的课程难度和知识量大增,无论哪个学科,缺少了预习,上课基本都是在听天书。

在陪伴中共同成长,在实践和思考中完善自我,用心倾听拔节声;学习习惯、日常行为,竞赛、自招、志愿指导,且行且钻研;细细品味教育教学之美,努力做个好教师,做最好的自己。

跨过那站着的前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