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内卷时代”,最应该培养孩子的什么能力?

 托德老师 2021-06-02

前几天,我的邻居豆豆妈妈着急地找到我,问我说:

“托德老师,我家豆豆上周演讲比赛没进决赛,今天我又收到通知,我给他投稿的儿童画作品也没有入选,孩子最近接二连三的失败是不是说明了他没这方面的能力呢?还要坚持吗?”

而且我还听人说孩子小时候要获得成功的经验,如果总是失败以后就很难成功,是这样吗?究竟要怎么帮助他呢?” 

面对失败,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特别能理解豆豆妈妈这种着急的心态,因为不仅仅是豆豆妈,我身边好多的父母都把孩子的输赢看得特别重,有的时候也挺有趣的,其实孩子压根就不在意自己输了还是赢了,反而很轻松快乐地享受参与的过程,而家长却比参与活动本身的小朋友还着急

发现了吗?也许问题根本不是孩子该怎么做,而是我们的家长搞错了重点。

听完豆豆妈妈的话,我先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她两个问题:

  • “是你想要孩子成功,还是孩子自己想要成功呢?”

  • “你觉得豆豆这一次的成功更重要?还是懂得如何应对失败更重要呢?” 

豆豆妈听到我的提问,愣了一下,一时回答不上来,似乎好像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两个问题。

是啊,在这个什么都要比的“内卷时代“,不仅是家长,连孩子都被迫地卷入各种各样的竞争当中,但我想说呀,事实上没有人能够永远成功,不失败。家长与其追求孩子事事都做好,做得完美,不如更关注孩子如何面对失败。而面对失败的最重要能力,就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什么样?



首先,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不会过分在意成功与否,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和天赋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发展的。

他们努力是为了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证明自己多有聪明。他们脑子里面觉得,任何天赋都是可以被训练的。而当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反而会被激发斗志:因为这意味着他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所以,这次失败的经验都可能用到下一次的尝试当中,这本身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与“成长型思维”相对的是“固定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他与生俱来的。

这样的孩子最喜欢听别人说:“嗯,你真聪明啊!”、“你又成功啦!真牛”。他们努力的目的是证明自己多有“天赋”。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就会非常沮丧,因为失败可能证明他能力不行或天赋不够。用一句话来说,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只接受成功,不会面对失败。

我们来假设一下,有两个小孩。一个是固定型思维的牛牛,一个是成长型思维的莫莫。他们都参加了一场围棋比赛。要是牛牛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胜利,他就说想:“瞧,我能力很强吧”、“看到了吗?我很强大吧?”,然后得意洋洋地的到处炫耀。但是,他不会太乐意去和更多高手过招。因为输了,不就证明自己没天赋了吗!

而莫莫赢了以后,心里却在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还能更强吗?”他会始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不断发展上,而不是证明自己已经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所以,莫莫会愿意与更多高手过招,而且他不怕输,也会更加努力地的去研究新的围棋战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比你“聪明”的人,结果比你还努力。这里说的“聪明”,就是是拥有成长型思维。

第二种情况,牛牛和莫莫都在围棋比赛失败了。牛牛就会想啊:“哎唉,我不是学习围棋的料,再努力也没有用,下次我就不要参加这样的比赛了。”因此呢,他会越来越逃避,害怕挑战。

但莫莫就不一样,他会想:“输了,说明我还有提升的空间,找到这次比赛中的弱点补充学习,下一次呢一定会出好成绩。”所以,他面对挫折时会更倾向于找到改进的方法从而发现更好的自己。

在其它的学科上,两个孩子也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像莫莫那样,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他们几乎什么都学得好!可以说语数外、政史地就连体育成绩也不错!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可以培养对练习和学习更积极的态度,对反馈的渴望以及处理失败的强大能力。可以说,拥有成长型思维,几乎就是源源不断学习动力的保证。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所以呀,比起关注孩子每一次的输赢成败,家长更需要做的,其实是把目光放长远,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失败,追求自己的目标,树立起成长型思维。那具体来说要怎么做呢?

心理学家德韦克在对成长型思维做出大量研究后得出:思维模式属于人认知方面的一种信念,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训练得到的。我也结合了我的经验,把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训练法总结为一个“成长三角型”,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是:

  • 一个信念;

  • 一句反思;

  • 一种体验。

一个信念是:相信大脑是可以改变的。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进化发展史上发展出的最为精密的器官。而大脑的工作原理就是,其中的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之间不断地产生新连接。也就是说,只要学习就会有新连接产生:学习越多、训练越多,大脑相应部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复杂,我们的思考就会越快!

一句反思:问问自己,你得到了什么?

在鼓励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时候,我们的重点要放在:你的大脑得到了什么?

比如我遇见过的一位省级优秀教师,她鼓励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说:你真聪明。

而是会说:你做到了!

这种不评价孩子当下的智力水平,而是鼓励对方思考收获与改进策略的方式,让她所带班级的学生个个充满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我们其实也可以这么做。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把下面这些话用“你得到了什么”来改编,就可以应用到与孩子的互动当中:比如,把“你真聪明”改为“你很努力”、“你用了更好的学习方法”;把“你失败了”改编成为“你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或者“你的方法不对”;把“这个太难了”改为“你可能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把“你不擅长这个”改为“你正在学习,还要提高”。

把“你不想做了,你放弃”改成:“前面的失败告诉我们,这些方法不行,或许我们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做”。当我们指导孩子用“成长型思维”来思考成败和看待自己,逐渐地,孩子内心的信念大厦就能建立 。

一种体验:体验成就感。

要不断的积累孩子关于成长型思维的运用体验。德韦克说过:成长型思维是一种信念,需要日积月累。也就是,我们要鼓励孩子使用这种思维模式:当他这么思考,取得了哪怕一丁点成就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放大他的成功感受,郑重其事的赞扬他。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继续使用这种思维模式去面对新的问题。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这些愉快的体验将会成为他们今后应对问题,克服困难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

最后,我们一起再回头看看豆豆妈妈向我提出的担心,我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了新的答案。豆豆虽然在这两次活动中都失败了,但如果豆豆妈能够引导豆豆运用成长性思维去看待事物,失败就会成为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未来也一定会有所突破。

更重要的是,在今后成长的路上,无论豆豆是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都可以正确、理性地看,始终坚定地保持进取的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本文作者:托德老师、小本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