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02谋篇布局:呼应

 郑洋洋zyy123 2021-06-03

写作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作文素材,语言表达。

这里是【谋篇布局】的板块,郑老师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比较实用也比较精巧的作文结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思考,耐心学习。

今天我们来看看文章结构中的“呼应”。


“呼”指呼吸、呼气,“应”则指应答、响应;“呼应”二词放在一起指的是相互的互动与回应。

在作文中,我们比较常见的呼应方式有如下几种:

1.首尾呼应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1)和菜头《一碗家乡面》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仔细回忆了自己记忆中吃到的家乡面的味道,从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为了表达这样的感情,作者用了如下的开头和结尾方式。

开头:

在深秋的清晨醒转,瑟缩在被子里,在起与不起之间,总是会无端端想起家乡的面

结尾:

在深秋的清晨醒转,无论窗外是雾霾还是海风,我都会无端端地想起家乡的面

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的“无端端想起家乡的面”形成鲜明的呼应,在这一呼应中,文章的结构显得自然而紧凑,作者的感情也抒发得精准而动人。

这样一种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强烈建议同学们学习掌握。

(2)周海亮《方月亮》


这是一篇讲述了一位矿工在中秋夜不能与家人团聚,而只能看着透过窗户的月光在床上投下方形的月影(所谓的“方月亮”)去下矿,并最终发生矿难的故事,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为了凸显悲剧的无奈与沉重,小说作者运用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方式:

开头:

一束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男人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结尾:

一束银白的月光透过狭小的窗户,射到大狗的近旁。但屋子依然是漆黑的。那是煤的黑,焦炭的黑,矿工脸庞的黑。

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逼仄和压抑的氛围,为后文矿工发生矿难做了很好的铺垫。

结尾又重复了开头的环境描写(这一环境描写出现在矿工的大儿子大狗成为矿工后在中秋夜下井的时候),与之形成呼应,从而暗示了悲剧并未完结,更加突出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2.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文章《那只天真的豹子》讲述了一个有关信任的故事:一位动物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豹子活动的照片,深入丛林,扛着摄像机,和豹子同吃同住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刚开始,豹子的对抗心理很严重,而渐渐地,豹子和摄影师之间建立了信任——豹子竟然会扑向摄影师而亲昵地去“咬”摄像机的镜头:

半个月以后,他完全获得了成功。他和豹子成了朋友,他可以摸着豹子的头跟它说话,可以亲手把好吃的食物送到豹子的嘴里,而豹子在欢欣之余,则喜欢翻滚着和他嘻戏一番。有时候,豹子还调皮地用嘴去“咬”摄影机的镜头。

就是这一环节,为后文猎人用枪指着豹子,豹子却跑上去用嘴咬住枪杆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豹子望着他,那样子充满天真,仿佛是一个想听故事的孩子。猎人以为是在做梦,他悄悄使劲咬嘴唇,感到了疼痛。恐惧中,他本能地抓住了枪,并且把枪管移向豹子的头部。豹子没有反应,它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之后就用嘴去叨枪管。

一声惊天动地的爆响。

真是因为有着前文豹子“咬”摄像机镜头的情节,才使后文出现的豹子咬枪杆的情节显得合理而有那么地充满悲剧性。

3.同一语意的反复


在我的作文《看见》中(害羞脸),我有以下两段内容基本相似的环境描写,如下:

①深冬的天总是灰色,田野里也总是一望无际的了无生机,只有村口的公交车站里有几丝活气。

②那天的天空依旧是灰色,田野里也依旧缺少生机,村口的公交车站里也依旧热闹。

这两段文字并不是严格地处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因为出现了两次而使文章带上了一种情感、一种力量,它们使得文章的感染力更强,抒情性也更浓。

因此,请同学们试着把握“呼应”这一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用

首尾呼应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同一语意的反复

的方式让文章的结构变得更精巧。

加油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