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知识 |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及分期

 新用户4795vQQo 2021-06-03

椎管内肿瘤也称为脊髓肿瘤。按起源分为原发性与转移性;按解剖层次分为硬脊膜外、硬脊膜下、硬脊膜髓内;按病例又分为良性与恶性。

其发病率大约为0.9-2.5/万,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脊髓及脂肪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发生部位以胸段多见,男性多见于女性,约为1.6:1。


常见肿瘤类型

1、髓外硬膜下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60% ,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最常见。多见于20—60岁,典型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

(1)神经鞘瘤  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首位。30~50岁为好发年龄。由于肿瘤生长缓慢,脊髓长期受压,常有明显压迹,甚至呈扁条状,伴有水肿软化等。治疗首选手术,多能完整切除,极少复发,预后良好。

(2)脊膜瘤  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5%。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几乎均为良性,是手术切除效果最好的椎管内肿瘤。女性多见,40-60岁为好发年龄,好发胸段(80%),其次颈段、腰段,骶部罕见。

(3)脂肪瘤  多发生于40岁以下,主要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疼痛出现较少且多无放射痛。

2、髓内肿瘤

(1)室管膜瘤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星形细胞瘤  也是常见的髓内肿瘤,约占所有髓内肿瘤的30-40%。为儿童最常见的髓内肿瘤,10—25岁好发。多为低度恶性,预后较好。

3、硬膜外肿瘤

(1)转移瘤  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很快出现严重的脊髓压迫症。以胸椎最为常见,其次为腰椎、颈椎,骶椎少见。

(2)淋巴瘤  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不一致。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现为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局部疼痛最为多见,逐渐出现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紊乱。

4、先天性肿瘤

手术治疗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和性状可行囊内容物清除、瘤壁部分或全部切除。

椎管内肿瘤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由于肿瘤进行性压迫而损害脊髓和神经根,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①刺激期,此期肿瘤较小,主要表现为相应结构的刺激症状。当咳嗽、用力、屏气、大便时加重。疼痛的区域固定,部分病人可出现“夜间疼痛”或“平卧痛”,此为椎管内肿瘤特征性表现之一。

②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及触觉深感觉的减退,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腰髓以下一侧病变不引起这一综合征。

③脊髓瘫痪期,脊髓半切综合征或不完全性瘫痪逐渐加重,最终至完全性瘫痪。在肿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肢体完全瘫痪,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括约肌功能障碍,并可出现皮肤营养不良征象。

来源:柳叶刀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