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梦想童年594 2021-06-03

1899年的第一届海牙和平会议上,参会的各国一致同意,禁止从气球或者类似飞行物上投掷炸弹或类似投掷物,并写进了宣言。

但宣言的有效期只有5年,在1914年爆发的一战中,列强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轰炸行动。

武器的演化

一战爆发后不久的1914年8月9日晚上,法军的飞艇“花”号就在德国的孔茨-卡特豪斯火车站投下4枚炸弹,虽然没有命中目标,但是提醒人们,空中轰炸的时代已经到了。

10月,法军的飞艇轰炸了杜塞尔多夫的房屋,11月轰炸了弗里德里希斯哈芬,12月轰炸了弗赖堡。德军开始筹划统一部署对空射击的火炮和战斗机,比如在一些地段设立地区局进行协调。

在对空射击的火炮方面,列强并不是没有准备,比如德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37毫米口径的反气球加农炮。

1915年10月,德军在前线附近地区配备了大批高射武器,其中一部分是37毫米的反气球加农炮,其中一部分被装在汽车底盘上,还有一些是缴获的英法同类武器。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德国防空部队

法国军人直接使用著名的“75小姐”也就是M1897式75毫米加农炮,另有安装在三脚架上的8毫米霍奇基斯轻机枪作为补充。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75小姐”

其实不用奇怪,这个时代的飞机飞行速度缓慢,飞艇的速度更不必说,普通加农炮完全有机会。

而英国则开发了专用的防空武器,比如桑尼克罗夫特J型13磅高射炮。这种火炮口径为3英寸(76.2毫米),同样也装在汽车上,从1914-18年的产量超过5000门。

目前在英国的帝国战争博物馆里仍有藏品,如下: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实物

1916年,随着各国越来越多地使用飞机进行空中轰炸,各国终于把各种防空火炮都改称高射炮。

德军依然使用着各种来源繁杂的武器,比如1915年,德军前线共420门高炮,只有270门为德国生产,100门为缴获的法国加农炮,甚至还有60门为普法战争时期遗留的要塞炮。

高射炮被分为3类,比如德国的分类法是:

轻型的是37毫米和50毫米口径,

中型的为77毫米,

重型的是88毫米和105毫米。

有些装在汽车上,或者安装在火车上。

注意,这里的88毫米高炮不是二战时期著名的那些型号,而是它们的前身——Flak16。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Flak16

当然,为了适应向空中目标射击,各国军队也开发了与之适用的瞄准镜,测距仪,量角器,高度计等等。

综合手段

光靠高射武器防空显然是不够的,各国先后采用了其它几种手段:防空气球、探照灯和战斗机。

原本各国主要使用气球执行观测任务,但系留气球的索带也可以破坏飞机,起到防空效果。因此,有些国家甚至成立了气球支队来执行这样的任务。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防空气球(电影剧照)

1915年10月起,德国开始使用战斗机防空,主要是两座的信天翁C.III和单座的福克E I,取得了一定战果,比如在1916年10月12日的战斗中,德国战斗机拦截了15架英国轰炸机和16架法国轰炸机的空袭,击落9架,自身没有损失。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一战时的战斗机

当夜间轰炸的战术出现之后,探照灯也加入了防空部队的行列,探照灯为高射武器照亮夜空,有说法指出,战斗机也能在月光明亮的夜间起飞,他们也能与探照灯互相协同,寻找和消灭空中目标。

民防的探索

一战中对航空兵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前线与后方的界限进一步模糊,许多被纵深的地区遭到轰炸,使得欧洲各国第一次考虑在后方也组织防空,也就是民防组织。

有意思的是,起初的措施很原始,平民也不适应。

每当敌机飞临的时候,老百姓们并不害怕,反而挤在街道和楼房阳台上围观。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几千年来的战争经验是,前线和后方的界限分明,除非敌军打到了未被战火波及的地方。

于是,民防的最初规定是派警察去提醒平民,不要围观敌机,然后到酒吧电影院之类的公关场所,命令里面的顾客疏散。这都让当时的平民非常不理解,所以并不容易。

有时候飞机会轰炸火车,那么警察也必须命令火车乘客疏散。又一次在德国斯图加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火车的乘客被疏散了一小时,等敌机远去之后,其中有些乘客却喝醉了酒,在大街上耍起了酒疯。

一战时代的防空趣谈:军队在探索时平民却在围观敌机

城市中的高射炮

各国民防机构也进一步完善,比如建立防空观察站,尤其是大城市、工厂和交通枢纽这样的重要地点。

给对空观察员普遍配备了绘有敌机图像的资料以及笔记本,用于记录对空观察结果。

消防队也派出专人监视空袭地点和火灾。不过大量消防员被征兵,所以在只能在不适合服兵役的人之中征召消防员。

消防队应对空袭的防火措施是将易燃物从建筑物挪走,并储备消防用水。

由于轰炸的规模越来越大,民防部队发布了包括停电在内的保护工业设施的准则,逐步形成了企业防空指南。

防空中心也建立起来,否则汇总和传达各个防空观察站的情报。

到了1915年底,防空洞和避难所的数量越来越多,只要是在飞机空袭半径中的地区,都开始按照防空规则和指示建立民防体系。

战争后期轰炸机的航程越来越远,有些远离前线的地区依然很不适应防空措施,比如在1917年10月的时候,德国科隆在英国轰炸机来袭的时候根本没有遵守防空准则,街道和房屋灯火通明,平民挤在大街和阳台上围观敌机。

后来,灯火管制的做法也进一步发展,民防部门发现,也许卫星城镇在必要的时候也要停电,防止给轰炸机提供地标。

火车不能在完全没有照明的情况下运行,所以需要根据对敌机的观察结果决定停电区域,这对防空观察哨的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17年对空袭警报进行了分类,分为预先警报和空袭警报。这比之前的警报合理——如果警报一响起,所有人都进防空洞的话,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太大了。

消防、警察、医疗、建筑等等部门的协作也进一步完善。

电车库房和啤酒厂的地窖都做好了紧急情况下变为防空洞的准备。

邮局将电报和电话设施移到了地下室。

另外,宣传机构发行了明信片,制作了防空知识的电影来普及防空知识。

不过一战时代的空袭和防空作战还是较为原始的,只是第一次让欧洲地区也见识到立体作战的威力,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大规模轰炸将淋漓尽致地展现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