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红楼梦》一首诗,道尽天下父母的可怜

 新用户36506748 2021-06-03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并且这个今生今世,还是渐行渐远。

想来但凡为人父母,对于这段话,总会有或深或浅的感触。

都说儿女是父母前世的债。然而这个债,无疑是天底下最让人喜欢,也最愿意背负的。即便前路漫漫,好像不用尽此生此世,根本就偿还不完。

这就是为人父母者,都有的一片痴心。

然而父母的这一片痴心,能换来儿女的什么呢?不过是一个渐行渐远。

就像《红楼梦》里的这首诗。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红楼梦》一首诗,道尽天下父母的可怜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是一个癞头僧,念诵给甄士隐听的。话说这个甄士隐,年过半百膝下无子,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乳名叫做英莲。

这一天,甄士隐抱着女儿,出街来看热闹。

看了一会儿后,正准备抱着女儿回家,就见那边有一僧一道,疯疯癫癫地走来。那个和尚头上长着黄癣,脚上也没穿鞋,而那个道人则瘸着一条腿,头发跟蓬草似的。

比起两人的形象来,谁知一开口说话,就更让人讨厌了。

尤其是那个癞头和尚,一见甄士隐怀里抱着的英莲,居然先大哭了起来,还说:

“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说起来,多亏甄士隐是饱学之士,心性也恬淡,所以听了和尚这话,并没有跟他计较。不过心里还是不欢喜,于是抱着英莲,转身就回了家。

谁知这癞头和尚却还不依不饶,竟让甄士隐把英莲舍给他,还念诵出上面这首诗。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红楼梦》一首诗,道尽天下父母的可怜

癞头和尚念诵的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这首诗的第一句,表面上来看,说的是甄士隐老来得女,自然视作掌上明珠,实际上说的,却是全天下的为人父母者。

父母对于儿女,总有着一片痴心。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儿女们,可以在自己的羽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至于以后的婚姻、就业和生活等方方面面,但凡有一点能力,也都会极尽所能,想给安排得妥妥贴贴。

然而真实的情况,就像诗的第二句:

菱花空对雪澌澌。

这句诗暗喻英莲被人拐走,后来卖给了薛蟠做妾,并改名为香菱。一个“空对”,更是把英莲遇人不淑,婚姻不幸交代了出来。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因为英莲从小被人拐走了。如果没有被拐走,一定不会如此不幸。

其实还真就未必。

试问天底下的父母,有几个能保证自己的儿女,将来娶一个什么样的老婆,嫁一个什么样的女婿,婚姻和生活都和美顺遂的?

说到底,替儿女安排些什么,不过是父母的一片痴心,而且还注定会白费。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红楼梦》一首诗,道尽天下父母的可怜

接下来再看诗的第三、四句,说的就是元宵节看看社火花灯时,英莲被拐子拐走,以及后来一场大火,把甄士隐家烧了个灰烬。

好防佳节元宵后,

便是烟消火灭时。

说起来英莲这孩子,也确实可怜。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失去亲生父母的疼爱,日子自然过得苦了,少不了挨打挨骂、为奴为婢。

可是当她十五六岁,被拐子带到应天府转卖,遇到了葫芦庙的小沙弥。

小沙弥问她,她却说:

“我原不记得小时的事!”

当时的她,一心只想着那个叫冯渊的公子,可以把她给买了去,也算终生有了个依靠。

也就是说这时的英莲,已经不记得父母了。

然而她的父母呢?

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

英莲的父亲甄士隐,因为丢了女儿,先是大病了一场,后来家又被一把火烧了,于是越发的心灰意懒,再加上贫病交困,竟露出了下世的光景。而她的母亲封氏,因为思女成病,每日请医疗治,才得以挨延时日。

为什么要生儿育女?《红楼梦》一首诗,道尽天下父母的可怜

聊到这里,由不得让人不疑惑:生儿育女到底为了什么?除了一辈子的操心费力,到底图了个什么?

如此想一想,那些结了婚不要孩子的夫妻,似乎反而有一些通达。

只不过,假如他们的父母当初也这样想,他们又从何而来呢?所以人生的很多事,其实是应该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人生中,那些美好的时刻。

虽然为此,我们要担不少心,费不少力。

可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不也就在这里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