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走停停(一)

 天街小宇 2021-06-04

嗨,我是哈哈大笑,欢迎阅读!

13

星期二

2017年12月

  刷了一天朋友圈,朋友问我参观感受,答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被批“学会说套话了!”

  其实,还真不是套话。的的确确的心里话。

  上周的时候,受朋友之邀,参加了“燕赵校长联盟”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我一直想写一写活动感受,却迟迟没有行动,因为思想很零乱,不知道要从哪个点来下笔。我想写,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你的格局里暗含着你走过的路;我想写,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还琢磨了一句话,“人生,至少有三次冲动,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外加一次,无所顾忌地和一帮尺码相同的人欢聚一场!”最后,我托着腮坐了半个小时,决定上床睡觉!

  今天,又跟随领导辗转参观了几所学校。于是,昨天的感觉又叠加上来。我想写点什么,虽然,仍是没有想好怎么落笔。

  我坐在大巴车上,突然想起了《灰姑娘》的故事,然后百度到原文,重读了一下。其实,我特别想探寻的是,穿上了美丽礼服和水晶鞋,与王子跳了一夜舞的姑娘,逃离舞会的时候,心理有没有落差,她还会安然呆在那个令她灰头土脸的厨房吗?文章中,没有记叙这一点。它的主旨不在于此。

  问道英才的时候,我带了小谢和晶晶两个人。她们两个一致对我说,小宇姐,他们的孩子忒好,比咱们学生素质高。我在家里试课的时候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晶晶在和大家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也直言不讳地说,“我第一次来,就爱上了你们这里,喜欢你们的环境,也喜欢你们的孩子。我都不想走了,但是,我还得跟我们校长回去……”我坐在她旁边笑了。晶晶是个很率真的丫头。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特意在学校的角角落落转了一下。我想知道这样一所私立学校如何作出了这样的声势。我参观了他们班级文化布置,我和几个做值日的孩子交谈,一个浓眉大眼的男孩儿很是热情地为我们带了路,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孩子跑过来,帮我们合了影。我们想参观他们的陶泥工作室,一个老师放下手头的事情热心地接待了我们;我感冒了,中学部的副校长特意打电话要我去他那里休息;我想打印东西,一个漂亮的女老师立刻把我领到校长室。在那里,我看到了一种“润泽”。那种润泽是在课上和课下的得体,不太冷不太热,是一种柔和的气息,如同春风拂面。

  它让我重新审视魏书生。英才国际学校的管理模式师从魏书生。几年前,我聆听过他的讲座,褪却了顶礼膜拜,我和大师有了一种平视。魏书生和我在视频里见到的并无异样,穿朴素的白衬衫,说朴实的话语,起初还稍显木讷,但是越往后越精彩,时不时幽大家一默,习惯用魏书生式的快板有节奏的吐出一串四字词语,让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人剖析过他的思想,说是权威化了的民主,也有人说,他维护的是那种规训化的社会形态,达到的教育目的就是制造听话的、驯服的肉体工具。彼时,我有些半信半疑着。在教育家层出不穷、教育思想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自以为势”地把他划到了落伍的行列。

  但是,我好像错了。教育有时候要兼收并蓄一些东西。每一次行走,其实,就是为自己提高一种境界,升格一种思想。晶晶建议我,咱们回去也这样搞吧!其实,以前并不是没有搞过,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做好。管理模式,不是一个文本,点击了复制,粘贴过来就可以使用。但是,它至少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今天一天的学习,关键词被我锁定成了“教育信息化”和“社团”。我发朋友圏,俺娘打电话,那是什么学校啊,怎么还养鸟吗?学校还叫学校不?她的观念里,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可是,观念如同她的年龄一样,真的老了。俺娘不知道核心素养,不知道现在的教育应该从学科知识和技能中跳出来,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正理。

  在竞争的空气从市场一直弥漫到校园的今天,我们还能不能找到充分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高扬人文精神的教育?答案是肯定的。

  《彼岸的教育》中有一种理想的教育——华福德教育。在那里,“教育工作被当作一门艺术来对待,教师就像艺术家那样帮助孩子们了现和热爱他们周围的世界。教育的责任在唤醒每一个儿童潜在的能力,允许孩子们的个性自由地浮现的发现,帮助孩子在自己的精神个性与身体条件 、生活环境和即将进入的社会生活之间建立起正确的关系,以确保他们正确在行使自己的自由。”

  很欣喜的看到,我们的教育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改变。从城市到乡村,有了一种辐射。调动各种教育资源,平衡教育的多重目标,行走在这样的校园中,突然觉得教育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

  是啊,教育的复杂与不确定,让她成为想象的天堂。不想一一罗列自己看到的那些场景,我只想说,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教育,是我们思考问题中不可缺少的参照。

喜欢您就使劲赞!还可以疯狂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