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学的条件——爱、信任、希望和责任感(慧莹篇)

 天街小宇 2021-06-04

///

29/6  2020

第4章“教育学的条件”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晓宇同学:    

     你好!是不是等得有点急?嘻嘻,“好饭不怕晚”,既然你希望听到我的故事,这次回信就让我把那些好故事做成一桌“大杂烩”,咱们慢慢聊,慢慢吃。

      对了,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哈哈。

  “爱和关心孩子、希望和信任、对孩子的责任感,构成了教育学的条件。”

     读到这儿时,我这资深语文老师的职业病又犯了:总爱在语言形式上琢磨琢磨。为什么要把“爱和关心孩子”放在前面呢?虽然三者看起来是并列,实际上,语序具有独立的表现性。哈,是不是有点不通俗?简单地说,就是语言顺序会表现出一些东西来。比如,在这一句里,把“爱和关心孩子”放在前面,我认为是因为它是基石,有了这一点,才会衍生出下面的两点。

     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在这基石上好好踏一踏吧!

先讲故事:

     当妈妈之前,听说一个有趣的事儿:一个女老师经过痛苦的分娩后,终于生下了女孩儿,这个满头大汗、还处于痛苦之中的妈妈在看到孩子之前,头一句问的是:“孩子黑不黑?”——因为她的爱人很黑,她一直担心着呢!

     当时是当一个笑话听的,没想到自己儿子降生的那一刻,医生把他抱给我看之前,我心里想的是:长得丑不丑啊?可千万别像他爸!早就听别的老师说孩子刚出生都那个样儿,像皱巴巴的小猴子,看到自家的“小猴子”后,觉得比期望中的还好,不像他爸那样走在大街上会有损市容,这才放下心来。现在想想,真是有趣!

     絮絮叨叨说这个故事,你一定猜到了,我和你一样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词:陌生人。把孩子称为父母的陌生人,真是个新鲜的说法!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到小胎儿到呱呱坠地的小婴儿,他们在我们肚子里孕育、生活了九个月,难道还是我们的陌生人吗?

     怎么不是呢?你知道他(她)长什么样儿吗?你知道他(她)遗传了你和爱人的哪些性征吗?你知道他(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他(她)安静地睡在小被子下,他(她)因你而来,而你却并不知道这神秘的遗传和变异造就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希望他遗传的全是你们的优秀之处,把那些不好的地方统统变异——哼哼,白日做梦!你永远无从选择。

     这个陌生人,会带给我们许多苦恼,更会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如书中所有:他(她)的成长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不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生活有了变化、有了波澜吗?

  你来信提到羡慕我家小姜同学站在台上旁若无人地诵读,其实他原本不是这样的。前些日子,老师要求写一篇作文:《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央求他让我看一看他的作文,他说什么也不让我看。我自作多情地说:“是不是写得你的温柔可爱、博学多才、善解人意的妈妈?”他神秘地一笑,不置可否。后来,修改作文时,我才知道他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孟凡侠老师。作文写得很一般,但是我相信都是他的真心话。偷偷摘几段:

     遇见您之前,我是班里的“透明人”:上课不回答问题,课间不与不熟悉的同学交往,成绩不高不低,是最不引人注意的那类人。——这倒与我的名字“凡”字很吻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一直如此。直到在五年级,遇见了您。

     ……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当上了班长。虽然不知您为何要选我,但既然成了班长,也只好担当起班长的责任:硬着头发面对陌生的同学,管理那些不爱交作业的“活宝们”。

     ……我不再故步自封,我成了主持人、诵读达人、学习能手。我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您的细心雕琢。谢谢您,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他写老师让他当班长、让他为老师帮忙、给他换同桌之类的小事儿,每件小事儿都促成了他的成长。知道吗?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我心里有多感谢他的孟老师!

     是的,真正的“希望”其实指的是那些给了我们对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的耐心和忍耐、信念和信任的东西。孟老师给小姜同学的就是“信念和信任”,她的信任又转化了小姜对自己的信任。在学校时,我曾问过我的一些同事:“教师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他们的回答是:“哪儿那么容易改变的?”可是,小姜精神生命中的“信任”基因,不是由孟老师植入的吗?如果没有这种基因,孩子的成长可能是另一种走向。从这个角度来想,这不是改变学生的一生吗?

     作为老师,我还想到:当学生走出校园后,会在某些时刻回忆起和我们相处的点滴,念着我们的好,而那些事情我们自己甚至记不清了,我们更不知道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时、某一个时刻,有人在对我们默默地感恩。

     他们的每次感恩,都是我们的福报啊!

     最后讲讲关于责任感的故事。

     有句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说的。从教师的角度,我告诉自己:“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离开孩子们之后,我依然是他们的老师,如果他们需要,我依然会担负起我的责任。

     那年,调离学校后,我总怕学生适应不了他们的新老师。于是,我给班里五十多个学生每人手写了一封信。写信的那段时间,我正在外地参加一个赛课活动,每天晚上回宾馆之后,我都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信,当我写信时,告别的画面总会从我眼前闪过。

     那一天放学,暮色四沉,有小雨飘落,我在办公室里收拾东西,窗前闪过一个身影,默默地站在我身边,然后一个接一个……我抱着东西走在楼道里,旁边是一列哭泣的学生。回家路上,QQ不断闪动着,看着他们的留言,我止不住泪水。我问自己:我何德何能,得到这么多纯净的没有任何杂质的爱?我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那些信,我不记得写了多少天,捎信的老师告诉我,当她拿着的一摞信封,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语文老师写来的信,每人一封”时,教室里响起一阵从未有过的热烈的欢呼声。

     直到此刻,回忆这些往事,我还是含着泪水的。

     我想说:责任感是职业赋予的,更是我们的爱赋予的。责任感意味着付出,更意味着收获。

     写到这里,我有一种强烈的感慨:

当老师,当父母,有多少不能用语言表达、不为旁人所知的幸福啊!

     为我们的幸福,干杯!


我们在读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

微信号 : xxygggg

快乐生活    努力工作

原创人生    原创自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