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37度的老师

 天街小宇 2021-06-04

        前几天,我有幸邂逅了一种新兴的服装品牌—— 37度LOVE。品牌解读是这样的,37度是女人的体温,代表着积极、自信、向上的生活态度;也代表着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观念。她热情而不激进,她理性而不冷漠!无独有偶,这种文化理念也正好诠释了我多年执教的行为准则——我一直致力于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让我的学生在我温暖细腻的照拂中,健康成长。

      二十二年前中考前夕,我跃跃欲试刚要作人生的第一个选择,杏坛老将的老爸剥夺了我报志愿的权利。于是,我阴差阳错地成为我们家族,继我祖父、我父亲之后的又一名小学老师。

      工作之初,我被分配到了一所离家不远的农村小学。我曾经的老师把我推到我的第一拨学生面前,如是介绍说,“这是你们的新老师,她原来是我的学生,比你们也大不了几岁呢!”讲台下,孩子们张大嘴巴笑起来,前排那个小男孩最甚,因为他黑黑的小脸和白白的牙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介绍,她并非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最担心的不是孩子们不喜欢,恰恰是孩子们不畏惧。那时,我讨厌自己瘦小枯干的身材,还有稚气未脱的面庞。我希望我能像那个黑脸的校长一样,一走进教室,课堂上立刻鸦雀无声。

 
 

      那个时候的我无论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统筹,还是问题学生的处理,都毫无经验可言。我所秉承的,便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如果我站在他们的立场,会对老师的言行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与感受。以此为纲,我选择我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我的教育目的。

       记得我刚刚上任不久,班级里就出了一桩“丢钱”的事——

      那天,班长找到我,神色凝重地说:“老师,我的10元钱不见了!”

      在我接任这个班之前,前任老师告诉过我谁曾有过前科。可是,我不想凭主观臆断武断调查。我也不想凭常规处理,之前的老教师都是这样做的——支出学生留几个班干部在教室里翻腾大家的书包,如果找到“赃物”就水落石出,找不到也就不了了之了。我不赞同这种做法。踌躇间我瞥见了教室煤斗里的一块乌煤。(那时学校里是用铁炉子生煤的)想起我读过的包公“审石问案”一说,心想,今天我也学学包公,就借用这块煤做道具了。

     走上讲台,我清了清嗓子,故弄玄虚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曾师从一位高人学过一种断案的特殊本领。今天咱们班同学正好不见了十元钱,我就拿这本领试试手儿,破破案,看看高人教的灵不灵。大家要配合我啊!”

        学生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坐直了身子。

      接下来我无非就是要求学生去触摸煤块,年少的我窃以为这样,那个拿钱的孩子就会心虚,不敢碰触煤块。偷偷地来向我承认错误。但出乎我的意料,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嬉笑着争先恐后地触摸那块煤。他们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每个同学的食指都无一例外地沾上了一指煤黑,第一轮心理战术,我失败了。

      我不甘心如此收场。于是告诉学生这个方法得需要一会时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背过去,静坐三分钟,三分钟后你手上的煤黑就会有变化,那时,我就知道钱的下落了。”

      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走下讲台,装作查看学生的手指,实际是诊断他们的脉博,因为我想人在紧张时心跳会加速。结果仍是一无所获。第二次心理战,我却心跳加速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我急中生智,悄悄附在几个同学耳边告诉他们擦掉手上的煤黑,于是教室里就有了一声轻轻地惊叫,“呀,真的没有了!”有同学睁开眼睛看了看,我示意大家继续闭上眼,最后十秒,我提议大家开始数秒:“十、九、八、七……”

      现在,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吧,我挨个检查,检查到一位女同学时,我终于在心底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别人的手是我事先让他们擦掉的,而她,不是。

      游戏结束,同学们都好奇地问我:“老师,你那个特异功能灵不灵?为什么我们手上还黑着?”我含笑回答:“灵,当然灵。因为我找到钱的下落了。”

      “在哪里?”

      “保密!”

      我把这件事很得意地说给家人听,当老师的爷爷连连赞许我,做得好!而当校长的爸爸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没有夸我,可我从他的表情里读懂了,他们一致认为,我适合做老师,而且适合做一个标新立异的老师。一种信念就此扎根,我就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于是旷野的追逐嬉闹滋养了我的童心,学生的淳朴真诚孕育了我的宽容,毫不设防的师生交往教会了我如何换位思考,十九年过去了,虽然我始终没有达到不怒自威的“境界”,但是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行走方式——在我的教育字典里,不是写着压抑而是释放、不是写着严厉而是亲和、没有墨守成规,而是灵动活泼。

      我的班级里,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厌学的孩子,她是个转学生,因为不愿意上学,家长轮番地给她更换学校,刚刚接手她的时候,她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老师,请您不要说她,她的自尊心很强!”于是,我让她做个自我介绍,然而,她涨红了脸,眼圈泛红。上了半天学之后,便让妈妈带了张假条,接连两天也没见到她的身影,家长求助我,老师,你想个办法吧,我们都愁坏了,她就是不想上学。那天的课间,我给她写了封长信。我在信里对她讲,“这两天,我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你坐的位置,结果总是只见到空空的书桌,老师很焦急,一是担心你的身体,一是担心你的学习;班里的好多同学都问老师,有同学还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她会是第一个帮助你的人,我们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你还犹豫什么呢?也伸出你的,我们并肩携手多好?”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封回信,她说:“看了您的来信,我的心情有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我们刚刚认识,我只听您讲了半天课,但是我感觉,您是那样温柔体贴。这里的新环境,我感到很陌生,通过老师的来信,我的心情有所好转,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好好学习,树立信心,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有了初步的沟通,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但是我没有强大到一封信就足以根治厌学的地步,每次,她抗拒上学的时候,我便如约来到她家里,忘记了多少个日子,我的自行车后座上总是坐着一个腼腆害羞、脸色苍白的女孩,不知不觉中,我把接送她变成了一种责任,那时,我的女儿不满四岁。我只是觉得,我突然懂得了一个母亲的心情。我突然体会到了一份责任的厚重。诚然,提到责任,每位教师会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教育的责任、教学的责任、管理的责任,我恰恰是把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看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每天做的,就是友好热情地与孩子们相处,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着想,宽容地等待着他们成长,对于孩子来说,光有爱心是不够的,她装在心里学生看不见,挂在口上又靠不住,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老师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关爱。学生失败了,你投去一抹鼓励的眼神;学生委屈了,你说上一句安慰的话;学生生活短缺了,你毫不吝啬地给予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了困惑,你更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倾听他们心灵发出的颤音。

       好多年过去了,我早已褪去初登门讲台的青涩,我的那些孩子们,有的步入大学校门,有的已然结婚成家,他们仍津津乐道的讲着我对他们的好,那个曾经矮我一头的调皮丫头,仍然习惯站我面前比一下身高;那个受我衣食相赠的贫困女孩,会把热气腾腾的玉米塞给我,说:老师,这是自家长的;而那个曾经“打遍全校无敌手”的帅气男孩,会把女朋友带到我面前,不见年少轻狂,倒是生怕我旧事重提的害羞模样。他们间或感慨万千地说,这辈子遇到我这样的老师真是有幸。甚至还有学生不无担心地说,不知道我的孩子能不能遇到像王老师这样又细心又负责的好老好师啊!

 

       其实,我从来不知道成为一名好老师的秘诀,我也从未想过责任、信念、情操这样的字眼,它们于我来讲,太过于高大上,我只是回应着心底的呼唤,做一名有温度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出现偏差时,我永远会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特立独行的做一些事,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是可亲的,可信的,可心的乃至可爱的。我选择做一个37°老师,拥有最适合学生成长的爱心阳光,滋养他们健康成长,我也温润其中。

 

记得关注哦!

欢迎您和我们一起讲述自己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