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德:僧尼道士取名的学问,有什么异同?

 一德老师 2021-06-04



佛教从东汉时期起传入中国,随之产生了佛教僧人,俗称和尚。
僧人出家后都用法名,不再使用原世俗姓名。
按佛教教义要求,法名无姓。

唐代赴西天取经的唐僧,法名玄奘,法号“三藏法师”,原世俗姓名为陈袆。
唐代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本姓淳于。

僧人一般按寺庙辈份起用法名,多以法、道、县、惠(慧)、悟等为名,有的高僧还有字号与谥号。

例如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亦作惠能),本姓卢,后投禅宗五祖弘忍门下作“行者”,得以继承衣钵,成为禅宗南宗创始人。

闻名海内外的河南少林寺,寺内僧众都有师徒宗亲关系,有着明显的世系辈份和传承顺序。

自少林达摩丛林的僧人雪庭禅师以来,寺僧可以收徒。
元代时福裕方丈为少林寺定了70个字的世谱,让后来的僧徒依照70个字的排列顺序,按其法裔辈数的高低命法名。

从福裕方丈的“福”学开始,现在已繁衍到第35代。
前,寺院里有素、德、行、永、延、恒六辈和尚。

道士可保留原有姓名与字,还有道号。
宋代最著名的道士为陈抟,字图南,道号扶摇子,修道于华山,宋太宗曾賜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

金代著名道士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
他潜修于龙门山,创立广为传播的全真龙门派。
成吉思汗曾召见他于雪山,尊他为神仙,爵“大宗师”,总领道教。
他死后世号长春真人,北京白云观有他的遗骨埋葬处。

明代最有名的道士是张三丰,道教称他为三丰真人、邋遢道人,曾在武当山修道。道教因此而有南派之武当山派,又称邐遢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