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开启晚明书法鼎新的先河,如果没有他明代书坛或许没有王铎傅山

 墨品书法网 2021-06-04

文化需要传承,书法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是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每一个历史时期书家们历经千年发展汇集成了中国书法史这条长河。

中国书法在发展过程中不乏复古者、开辟者。明代书法是元代书法的延续,由于受赵孟頫复古的影响,明代帖学的盛行,士大文人把玩风气兴盛,所以明初期、中期没有突出的书法大家,书法本体上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近人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

“有明一,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明代中期后,书画异军突起,以吴门书派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王宠等为代表,兴盛持续百年,但这还是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并且文人气息浓重,走的是书画结合路子。

直至晚明,心学兴盛,禅宗思想流行,文化追求个性化思潮,随之漫浪书风崛起,涌现了一批具有变革精神的书家,作品极具个性特色,如: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其中张瑞图是走在创新前沿的代表人物。

张瑞图书法创新在于打破常规传统,在书法本体上大胆突破,开启了书坛改革鼎新的先河,致使晚明时期的书法走向了一个高潮。

张瑞图塑像

张瑞图(1570年-1644年),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平等居士等;书画家,晋江二十七都下行乡(福建省晋江市青阳下行乡)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

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

书法理论家对张瑞图的评价还是高度称赞的。清代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云:

“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梁巘在《评书帖》说:

“张二水书,圆处皆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一变。”

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又云:

“行草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瑞图、王铎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倪后瞻也说:“其书从二王草书体一变,斩方有折无转,一切圆体皆删削,望之即知为二水,然亦从结构处见之,笔法则未也。”

杨守敬《跋张二水前后赤壁赋》云:

“顾其流传书法,风骨高骞,与倪鸿宝、黄石斋伯仲。”

元代时期赵孟頫提倡复古,宗唐追晋,虽两朝更替还是受到复古的影响,张瑞图敢于打破藩篱,走出了赵孟頫书风的阴影,独辟蹊径,走向了创新之路。

书法本体的核心即用笔与结体、章法,是书家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张瑞图的创新不仅改变了用笔习惯,还打破了常规结体规律,自然章法随之革新。我们知道,明代还是帖学的天下,帖学为“二王”一路,很难打破晋人之规,宋代的米芾算是是走出王字风格的一位。张瑞图所开创的奇逸书风,是自帖学以来从未有过的。张瑞图以直率自然的挥运,不拘常规的书写用笔,以大写意的气势,矫正帖学之弊。其书法笔画、结体均反传统,侧锋用笔,极少圆转;结体横式,折笔搭接。

张瑞图行草书法《陶诗册》局部

其草书最与众不同,他的用笔几乎摒弃了晋唐中锋、圆转用笔,书写中使转、提按,上下的映带链接。而是方折紧束,盘旋跳荡,点画露峰入笔,锋芒外露,行笔铺好重按,形成粗壮却弯曲的横画,没有了帖学注重两头的传统用笔。他的粗壮的笔画也并非碑学用笔,碑学讲究的事行笔的涩进,而张瑞图则是横扫竖刷,形成了多变的体势。就想他自己说:

“余于草书,亦少知使转而已,情性终不近也。”

这的确是自我风格的总结。从张瑞图作品看,他书写的速度一定很快,处处看到速度体现,起讫用笔直入平出,转折处没有修饰用笔,回锋顿挫等,因此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我看到,书法史上草书大家如张芝、张旭、怀素等,用笔圆转流畅,方圆结合,使转、提按并用,很少用折笔。但在张瑞图笔下,凡行笔改变方向处,几乎是是翻折用笔,笔锋外露,棱角分明。其横画多呈弧状,两头向上翘起,似船形。若是两个横画一定是顺势翻折而下,一左一右盘旋往复,常常出现三角形结构,一般三角结构是草书大忌,但张瑞图完全不顾,似乎注重书写时性情的发挥。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种用笔克服了线条单调光滑的缺陷,增加了点画的力量感。

张瑞图《后赤壁之赋》局部

草书书写的盘旋往复靠提按、使转调节笔锋,也是线条富有变化的手段。张瑞图的行笔提按,打破传统古法,他的提按似乎是以提按方法来调整节奏,并不是为了线条粗细的丰富变化,而是丰富了虚实对比和韵律变化,凡转折处必翻折的用笔,是张瑞图别于古人的最大创新,

梁巘特别指出:

“张二水书,圆处悉作方势,有折无转,于古法为一变。”

肯定了他折笔笔法创新的合理性。

张瑞图行草书,字形往往上大下小,左高右低,字的重心也常不在中轴线上,似乎是有意制造矛盾,由此产生的不稳定和不协调效果,倔强而新奇,在矛盾变化中求统一,这也是艺术处理常见的方式。他的草书的结体特征茂密紧峭为,以横式见长,笔画左右伸展和盘旋连接,还经常突出和夸张某个字或其中某一部分,产生崎侧,正欹对比,在视觉上造成轻重虚实的变化,奇崛之体流畅飞动,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张瑞图《心经》局部

章法上,张瑞图的特点是字距小,行距大,字与字之间牵连映带,串成一条笔势不断的线性结构。其行距拉远,目的是增加节奏感和虚实变化,增强了空间虚实对比,增加表现力。

张瑞图的草书,章法有连绵起伏,盘旋跳荡,亦有暴风骤雨,咄咄逼人,还有“大珠小珠落玉盘”欢呼跳跃,无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张瑞图的书风在晚明书坛上别开生面,领异标新,其富有创造性的书法艺术,则一直得到论者的肯定和称赞。

张瑞图书风的形成,因该与他仕途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晚年回归田园,书法已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把前半生的憋屈倾斜的笔下,是为性情的书写,藉此来排遣胸中的郁闷,维系心理的平衡,找回了自信,从这一点看有宋人的“尚意”情结,书风艺术成了他自我价值的归宿。在他的影响下,明代书坛走出了王铎、傅山等一代伟大书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