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建新 ‖ 家乡的“侉话”与口音

 倚月临风 2021-06-04

家乡固安与北京市只隔着一条永定河,县城位于天安门正南50公里。离北京这么近,口音自然差不多。北部七八个乡镇大都是京腔京味儿,很好听。

不过,方言这玩意儿就是怪,“十里不同音”,有的村子东西只隔一条沟,口音就有细微差别。固安县南北长约40公里,大致分成了两个方言区。老家牛驼镇在县城正南20公里,说话与北部乡镇迥然不同。记得到县城上高中,在街上第一次跟城里的女同学打招呼“你们干什么去呀”,两人愣了愣,随即掩口而笑,并不搭腔。后来熟悉了,问她们笑为何故,她们说:你说话象审犯人一样,那么冲,谁愿理你呢?

也难怪,跟固安北部的京味儿方言相比,牛驼话就是有些土气,又硬又直,毫无乐感。上大学学中文,我试图用什么音位、调值理论分析家乡话的语音语调,还就此请教过现代汉语金老师,也没能做到。“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一方音,几百年变迁、数十代浸染、无数人传承形成的方言,绝非简单几句理论能说透的。也只有本乡本土人,才能原汁原味儿讲好自己的方言,才能弄懂那难以描摹的深意。

牛驼话是固安南部方言的代表,其实我们在咬字上跟普通话没多大差别,只是把一些零声母字变成了“n”声母字,如“可爱”读成“可耐”,“棉袄”读成“棉恼”,“固安”读成“固喃”。个别字错读声母,如“就是”读成“揍是”,“俊美”读成“zùn美”。一些字错读韵母,如“得”读成“děi”,“饿”读成“wò”,“摸”读成“māo”,“颜色”读成“颜shāi”,“胳膊”读成“胳bēi”,“偷偷摸摸”读成“偷偷猫猫”,“叔叔伯伯”读成“收收掰掰”等等。

方言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语音语调。牛驼话虽然也是四个声调,但读音跟普通话大有出入。“牛驼”二字的发音就是标志。本地人把“牛驼”说成“牛头”,“牛”加重带拐弯儿,读似“拗”字,“头”字轻声。城里人就给牛驼人编了个笑话,问:你是哪村的?答:我是牛头的。问:你学一句牛叫唤?答:门儿(哞儿)也没有啊。

普通话的第一声,牛驼话往往读成第二声,管“妈妈”叫“麻麻”,“哥哥”叫“格格”。普通话第二声,说出来接近第四声,如“蓝图”听起来象“烂兔”,“棋牌”听起来象“气派”。普通话第三声,象“你”“我”“脸”“火”等,有时读成第四声。这样一来,平时说话的仄声字远超过平声字,自然会造成听觉上的生硬和费解。

方言的复杂远远超过普通话,且不说语汇千奇百怪,外人根本猜不透,就是同一个字处在不同的语序和语境,发音也有不同。牛驼话就是如此,我们把“哥哥”“姐姐”称为“格格”“杰杰”,“大哥”“二姐”却发本音,不叫“大格”“二杰”,“大哥哥”“二姐姐”只多一字,却又称呼为“大格格”“二杰杰”。我们跟“姥姥”叫“牢牢”,跟“姥爷”却叫“老爷”不叫“牢爷”。“亲戚”二字是读本音,来客“待戚”却要说“来且”“待且”。“西边”“西瓜”说成“席边”“席瓜”,可“西山”“村西”“西红柿”的“西”却发本音。说“骑马”“号码”,“马”都发第三声,而地名“马庄”“马村”的“马”拖长一些,听起来好像“骂庄”“骂村”。“发火”是本音,而后面加“了”,说得就象“发货了”。这样的发音还有很多,外人自然不懂,就是本地人也未必明了——这大概就是方言的妙处吧。

牛驼镇历史不短。据《固安县志》记载,元代之前就有此镇,当时叫“牛埚”,大约以地形为名,明嘉靖时环村还筑有“牛埚堡”。小时候奶奶给我描述过这“堡”的大致轮廓,说有牛头牛角牛腿牛尾,还有两口砖井是“牛眼”。不过土墙土坝早已无存,我只见过一口水井,似乎也不在牛眼的位置。确有实物与牛有关的,是村西的牤牛河。老人们说每到盛夏阴雨连绵河水暴涨,湍急水流声均似“牤牛”——当然这都是早年间的事了。我就想,这又硬又直的牛驼话是否真的与牛有关。

对于牛驼话,家乡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他们把其他方言都称为“侉”,对本地人学普通话称为“洋相”。我倒不以为然,因为我家就属于“南腔北调”。祖父生于县城,父亲常年在县城工作,他们两人都说固安话,祖母和母亲土生土长,说牛驼话。喝着家乡水,说着牛驼话,我长到了16岁。在县城上高中,也是浓浓的乡音。一到石家庄上大学,我就改说普通话了。这是中文专业的要求,也是为了交流的方便。有了家庭的熏陶,说话改起来很容易,以至于现代汉语课上金老师猜我是北京人。

毕业后分配到廊坊从事教育工作,如今快40年了,我一直说普通话,而且自认为发音还挺标准。不过,让固安人一听,还是能觉出家乡调儿,甚至能听出牛驼话的尾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只要回老家,我自然会把语音调整到家乡频道。跟家乡人通电话,也会马上变成乡音。去邻近的霸州市、永清县下乡,都很自然地随着他们的方音说起家乡牛驼话。这倒不是怕人说“忘本”,而是在这硬硬的乡音里,能够找寻到童年的纯真质朴,触碰到埋藏于心底的那份柔软。

202161

链接: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①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②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 ③

赵建新 ‖ 河北师大——我的青春梦 ④

赵建新 : 腾冲——腾起,冲锋

赵建新:绍兴的两个园

赵建新:潮州八千里

赵建新:鼓浪屿的遗憾

赵建新 ‖ 一个老师的学校

赵建新 ‖ 祖母在心中

赵建新 ‖ 奶奶升起的那片星空

赵建新 ‖ 我的中学教师——文化名家徐城北

   作者简介:赵建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廊坊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河北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幼儿心理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廊坊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20年,潜心研究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多年坚持为中小学教师及家长培训,宣讲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浅谈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源》《培养幼儿习惯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等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发表。主要讲座有《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习惯》《让孩子赢在哪条线》《幼儿园安全管理》《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让孩子好好走一生》等。曾在“环京津新闻网”做家庭教育讲座“让孩子赢在终点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的四大原则”、“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等。家教专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36讲》2017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得到幼教专家和广大家长好评。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