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运动的特点及规律

 太行森林 2021-06-05

一、太极运动的最基本要素

图片

(一)以阴阳变化为核心的五大运动规律。

(二)以腰脊运动为核心整体松柔运动特点。

二、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图片

(一)太极拳是以腰脊运动为核心整体松柔运动。

(二)太极拳是知觉运动,是用意识调动和指挥身体各个部分同时参与运动。

(三)太极拳是阴阳平衡的运动,而最为重要的是意识的平衡。

三、太极拳五大运动规律

太极运动的规律就是天人合一,把天、地、万物的自然运行规律放到自己身上。

(一)阴阳渐变规律。

阴阳渐变规律,即天机自然运动之规律。太极运动的根本规律是渐变规律。阴阳变化都是零数变化,零数变化是微变化。

不仅动作要遵循渐变规律,意识盯着和控制动作同步遵循渐变规律

图片

 红色这部分叫渐开线,一点一点开,越来越大。

(二)阴阳相生规律。

 1、阴阳相生,生的是“息”

阴为阳根,阳为阴根,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生”的那一点叫“息”,生阴不显阴,阴息不显(于)阳;生阳不显阳,阳息不显(于)阴。

图片

阴阳转关处须生“息”。没有这个“息”,就不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而是阴极变阳、阳极变阴,是突变不是渐变,阴阳之间是断开的。

2、太极拳的机与势。

太极拳的动有两个“动”:一个是看不见的动叫“机”,一个是看得见的动叫“势”

(1)太极拳的“机”。太极者,动静之机,“机”即阴阳转换那个“息”。太极拳练的是这个“机”,练的就是这个息。

太极拳转关处极为重要。虚实、开合,大小、前后、左右、上下等等,全部有转关处。“机”在转关处,不能在外形上看出来。

(2)太极拳的“势”。太极拳的“势”,是指手脚运行的方向。机则是手脚运行时产生的一个反方向的机,即息。

(3)得机得势。太极练的是机,不是练的势,不能直接得势,得机才能得势。一息生即机生,慢慢地这个息越来越大,看得见了就成势了。

图片

太极拳的转关就是在阴息、阳息上的转关,上一个动作结束则是下一个动作开始,如书法收笔即是起笔处。而“开始”,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并不是下一个动作的展现,这才叫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拳论说,太极拳有前就有后,有后就有前,有左就有右,有右就有左,有上就有下,有下就有上,总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机势一体。

(三)阴阳平衡规律。

图片

阴阳平衡,不是半斤对八两,而是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的调整过程。阴阳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太极拳运动就是一种动态平衡。

太极拳的学问归到最根本的一点,阴阳混一。不阴阳混一,就不是太极。练太极先练阴,用阳的动作来练阴的性质,目的是生阴,让阴长起来(原来我们的阳太多),最后达到阴阳混一。

(四)阴阳和谐规律。

图片

(五)纯乎自然规律。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阴阳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

打太极拳要求纯乎自然。纯乎自然不是为所欲为,本来如是即如是,做到以下这两点就叫纯乎自然:

第一,运行自然规律,即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自然规律运行。

第二,保持自然状态,即要在完全自然的自身状态下循环往复的去运行。

保持纯乎自然的分寸、界限:一丝不加强为,不加强为才是自然状态。动不越界,界就是纯乎自然和强为的分界,即是否勉强为之。

每个人的自然状态会不一样,所以叫一人一太极。在非自然状态下运动,对人身是一种伤害。

图片

不偏不倚,非行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神,就是骨子里面的感觉。若兼带俯仰伸缩之法,规矩方为完全合一。久练纯熟,则起落进退,旋转自由。

循环往复,无始无端,说的行拳时的自然状态循环往复地保持下去,不是指动作循环往复。

声明:本订阅号旨在公益分享,传播太极和书法文化,所整理编发文章观点和图像属原创作者。如有异议,敬请留言,本号将作撤稿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