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D39抑制剂的抗肿瘤免疫机制

 生物学渣 2021-06-06

理论上,在ATP-ADO通路中抑制CD39具有双重抗肿瘤免疫效果:①通过抑制ATP的水解,提高TME中有促炎和促细胞增殖作用的ATP水平;②通过抑制下游产物ADO的累积,逆转ADO受体直接介导的免疫抑制作用及长期建立的免疫抑制性TME[2]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机制(图3)。

图3. 在TME中治疗性抑制CD39胞外核苷酸酶活性能通过多种机制提升抗肿瘤免疫效果

图 在TME中治疗性抑制CD39胞外核苷酸酶活性能通过多种机制提升抗肿瘤免疫效果[2]。

(a)TME中的多种细胞表达CD39,从而促进胞外核苷酸酶介导的eATP分解代谢,包括CD4+ CD25+ Treg、耗竭T细胞、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内皮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K细胞和肿瘤细胞。由于缺氧,细胞损伤或细胞死亡而导致的eATP持续释放,以及通过抑制CD39来抑制ATP降解,都会导致TME中eATP含量的增加。

(b)除了提高eATP的累积量以外,抑制CD39的酶活性也会减少ADO的累积量,从而降低各种驻留和浸润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例如表达A2A和/或A2B受体的NK细胞和T细胞。

(c)eATP水平上调能激活髓系细胞中的P2X7,促进炎症小体(inflammasome)介导的包括IL18和IL-1β在内的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支持效应T细胞(Teff)和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eATP水平上调也能诱导P2X7+ 巨噬细胞的细胞焦亡(pyroptosis)。

(d)此外,eATP与DCs上的P2X7结合能增强抗原呈递作用,并促进DC的成熟,进一步支持抗肿瘤免疫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