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对立情绪 如何对待孩子的自伤与自残

 基础教育研究 2021-06-06
       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对此,我们特别邀请云南丑小鸭学校詹大年校长,来分享他多年和所谓“问题”学生相处的独特认识体会和经验方法。

        用心听了他分享的观点以后,收获颇多:
 
       1、逆反情绪产生的原因——孩子的“长大”。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人都有逆反心理。尤其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讲,那更是必由之路。很多家长不理解这种原因。孩子的青春期来了,家长容易接受其身体的变化,比如对于孩子的身体长高等变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孩子的长大却没能真正理解。长大和长高含义是不一样的!但是长大和长高是相伴一起来的。一个人的长大包括身体和心理变化。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变化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很大变化,比如关注自身打扮,关注异性,对异性好奇,会烦躁,焦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又不成熟。因此对很多问题不知所错。这一阶段是孩子有很多困惑的时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理解和帮助,孩子则会逆反,并走上自己选择的不好之路。
       因此可以说逆反的根源是在于“长大”。
      “问题孩子”大体分三类:
       一类是真正的生理功能有障碍,有平衡系统问题,智力问题等,这些需要训练就有效果。
       二是孩子本来没有问题,我们认为他有问题,是因为我们评价机制错了,评价要求和标准错了。孩子本来就没有问题却被当成有问题的孩子,不断遭到打压,嘲笑,责备等。时间长了,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帮助解决,或者有可能就成为真正的问题孩子。今天的教育主要已经成了应试教育,善于考试的,善于背诵记忆的孩子则有优势,而运动,音乐,绘画等方面的特长,就不适合高考普遍要求等选拔标准,需要参加特长考试等。
       三是孩子确实存在着自我评价纠错能力很差或者丧失的问题。
       上述第二类“被问题”孩子和第三类确实有问题的孩子是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孩子!
       对此,首先我们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因为孩子与父母由于年龄,经历、知识、思维等方面不同,导致双方认知上的差异。孩子和最亲近的父母都沟通不了,或者被误解了。孩子就有情绪了。此时,他要寻找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就会产生与父母的对立,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他会寻找另外的一种表达方式,会寻找另外一批人――可能是不三不四的人去表达。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接纳,可能把这些孩子推到了边缘社会。父母和孩子有沟通障碍,一旦批评或者提要求,孩子没达到,父母老师对这样的孩子没办法了,孩子的逆反对立就产生了!一旦如此,双方彼此厌烦,尤其是孩子感觉父母不喜欢他了,便不想说话,父母的态度冷淡,冷漠,就加剧了与孩子的对立情绪!
 
        2、如何化解情绪?
 
      第一:检视。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人有情绪时,其背后一定存在着希望能够达到的“目的性”。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检视,寻找这种目的性。
      詹校长以丑小鸭学校的真实例子说明如何来做。丑小鸭学校的孩子全是所谓的“问题”孩子,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是被“骗来”就是被“绑架”来的。因为他们非常叛逆,是父母、家庭、学校都已经毫无办法,束手无策的孩子。他们来了以后,情绪很大,很不高兴,很不满意。怎么办呢?学校就安排老师时时守着他们,不干涉他们。任由他们想干啥干啥,尽情的发散情绪,如发脾气等。老师可以像师长一样的抱着他们,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孩子就会感到温暖、理解和安慰,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就会慢慢情绪正常,就会接纳老师,信任老师了!这样我们老师就渐渐地了解到孩子产生情绪对立的“目的”。他发火,是为了让你理解他。一旦了解了孩子叛逆的原因——可能是误会,也可能是孩子不善于沟通,导致他叛逆,有情绪,其实是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无助和弱者地位。
      第二:冷处理。
      就是父母在自己和孩子有情绪时,暂时不处理,放下。因为当一个人有情绪时,心情激动,容易情绪失控,这样智商和情商都会下降,甚至在这种情绪激动情况下,或者可能出现意外伤害,甚至出现威胁生命的事情。因此父母在孩子生气,情绪不好的情况下,首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护孩子不受任何来自体外的伤害!想办法让孩子缓和下来,平静情绪。父母不要认为这是父母给孩子让步了,没有父母的尊严,面子了,担心下次出现这种情况不好处理。其实,即是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孩子情绪表现出来程度可能会轻一点。
       另外,在冷处理时,要及时表示对孩子的关注。在孩子情绪对立,父母自己没有办法,但必须表示对孩子的在意与关注,那就是让孩子明白父母虽未说话,但随时在他的身边,你随时随地可以找到。这时父母对孩子绝不可甩手就走。否则对下次出现此类情况不好处理。
       第三:中性评价。
       用客观描述的办法表达这个事情,不带任何褒贬色彩,没有个人好恶评判、赞扬或批评。比如孩子哭恼时,可以说“你不要哭了”,但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等等。因为孩子哭闹可能是他没有找到合理的表达方式。又比如孩子衣服很脏了,你可以说”这衣服已经有点脏了,要不,洗一下?你是不是没有时间,那换下来,让爸妈给你洗洗吧”。不要说“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这么脏的!”等责备的话。
       第四:创设情景。
       有时孩子有情绪,父母中的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可以转化情景,创设新的情景,把几个家人叫到一起,这样有第三方在场,可以缓和气氛,大家一起聊天、吃饭、看电视、说故事、出去散步等,离开了情绪对立的不利环境,有利于缓和局面,保护孩子面子和自尊心。创设情景最重要的是离开当前的情景状况――场地,过程、事情等,其次父母切忌以强者的身份说因为爱孩子,为孩子好,以强势压迫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等。如果情绪处理不了,成了与孩子的赌气,气氛僵化,则必须离开现状。如果无第三方在场,在孩子安全前提下,父母应离开现场。否则,下次情况更严重。
       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孩子不是父母,他不能理解父母。
       请牢记,化解问题的关键是不能在父母有情绪时处理,一定是先处理双方的情绪,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3、化解问题孩子情绪的三点特别提醒
 
       第一,是无条件的爱与保护,这是化解问题的前提。
      “无条件”是指不符加任何要求的,是因为他是孩子而爱他,保护他。父母不要以孩子是否听话,成绩看的是否好坏等等来表示是否爱他。无论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保证孩子的身体、心灵的安全,让孩子感觉到时刻有人帮助自己。一旦当他感觉自己受到伤害时,能有父母的有利保护和支持,他就有安全感。现在,一些孩子把管制刀具带进校园,就是觉得没有安全感,不被父母老师信任,感觉没有师长能保护自己,他就会参与打架等,可能会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以获得帮助和安全感。这对孩子很危险。
       第二,父母老师要学习“九型人格”理论。
      依据九型人格理论,很多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由于人格差异导致的。那么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有可能就是人格、性格上的冲突。例如,丑小鸭学校有个女孩子和詹校老师们在一起时很开心,学习也好。但是和她的父母却无法沟通。詹校找到其父母后,才发现这一家人的人格和性格差距太大。父亲是公务员,行政领导,是完美型人格,一丝不苟,喜欢教训别人,很难有亲情。(这种人格典型的还有乔布斯)。而母亲是抑郁型人格,爱怀疑,爱担忧,对啥事都不快乐,很害怕发生什么事,比如,有时好好的害怕发生地震等。而女儿是乐观派人格,性格开朗,整天很开心,快乐,让人感觉是没心没肺的一样。这三类人格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很难和谐融洽的相处了!
        因此家长要研究家庭成员的人格类型,有利于互相理解,扬长避短,和谐相处了!正如一个团队需要互补型人格才能走向成功一样,家庭教育也能利用互补型人格特点,处理好亲子关系。
        第三,防止意外——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发生。
       从很多发生的真实案例来看,这一问题需要父母的高度重视。据调查,青少年中有自伤念头的比例占到80%,有自伤行为的比例占到20%。孩子普遍是在痛苦时会自伤——大多是划伤自己手臂或者大腿的外侧,目的是转移并表达自己的痛苦,让他想看到的人看到。我们成人如果痛苦,一般会转移去做别的事情。但是孩子却会这样自伤自己。一般自伤的伤口会在左手小臂的外侧。如果是妈妈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伤害,孩子自伤的伤口会在手臂外侧,当他把袖子折上去时才可以看见。妈妈在场时就有意无意的露出来“给妈妈看”——是你伤害了我,你惹恼了我,我恨你。因此父母老师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如果自伤了,这种心灵创伤的伤口愈合很慢。相对来讲,自伤还问题不大,但要重视。如果时间长了,自伤没有获得及时的帮助疏解,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自残身体手指等,再程度严重的会可能导致割腕等自杀。
        如果遇到孩子自伤自残怎么办?
        首先不要惊慌,不要夸大。把它看成是孩子的一种表达,千万不要说“你怎么割腕了?!”其次,一定要中性表达“你这个地方化了一下,”不要问“你为什么划伤自己”等,只要向他表示你注意到了,不要说太多的话。在他情绪稳定时,再慢慢和他谈心。用各种方式如做在一起说话、拥抱、送礼物等温暖他,关心他,也表示自己的内疚等,让孩子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最后,要在孩子青春期多关注孩子身心,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在关注他,善意的,温暖的,关爱着他,帮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写到这里,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反思一下,平日我们大多人看到或者听到有孩子自伤自残的事时,即使同情孩子的遭遇,却不能真正的理解其中原因,更没有仔细思考研究一些问题,詹大年校长却能用心的思考研究这些问题,深刻分析原因以及寻找应对措施,令人感动。从他的分享来看,我深深的感到他是在做真教育,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人文的立场,人本的立场,令我们肃然起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