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汗症 中医 总结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1-06-06

1.《素问 阴阳别论》对汗与气血阴阳关系认识:

“汗者 精气也"

“阳加于阴 谓之汗"

“五脏化液 心为汗”

2.元代朱丹溪总结:“阴虚阳必凑,发热而自汗。阳虚阴必盛,发厥而自汗",提出: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3.明代 王肯堂认为内伤之汗多由心肾虚而致,“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于外为汗…"

4.清代王燕昌在《即汗处知其虚处》认为: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

5.总结

气虚出汗伴呼吸气短,神疲少气懒言,汗出且畏风。

血虚以睡则出汗,心悸失眠,面色不华。

阴虚以汗出伴口舌干燥,舌红少苔。

阳虚以汗出伴肢冷畏寒,便溏…。

类别有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脱汗等。

内伤致汗多虚、且虚实错杂。虚为气虚 阳虚、阴虚 血虚,实则以湿 痰 热瘀 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