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里悲秋常作客

 飓风居主人 2021-06-06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一想起他的律诗,就会联想到方方正正的汉字,那一撇一捺间的气象难以为道,正如他工谨的诗作里,蕴含着诗人的乾坤和岁月,那些动荡的朝局,那些入仕不得的呐喊,那些千村万落的荒凉和朝廷不谙民间疾苦的悲愤之情,被他一再描摹。墨都被他研老了,时光也被他吟瘦了,他掷笔于案,任凭飞溅了多少水墨也无力缝补一个病王朝,他那五百字的咏怀,竟一语成谶。他是杜工部杜甫。

一、严谨的律诗里是他满满的笃定
杜甫的律诗棱角分明,又不乏融合之美。
他一边恪守着规矩,一边将无边的情怀徐徐吐纳,这在他的律作和为人处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律诗讲究格律和声韵,整个大唐朝的诗人算下来,在律诗的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来讲,大约无人能够超越杜甫。他能在规则之内,游刃有余地抒情,不沾斧凿之痕地叙事,最关键的是,开阔的境界和沉郁的情怀俨然将原本束缚手脚的“格律”二字,涂抹于无迹,当之无愧于“诗圣”的称谓。

再看他饱经当局的战乱后,初心不改的执拗脾性,与他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有着一脉相承的相似之处。

烽火导致经年的流离失所,名花倾国、君王带笑的宫廷内的靡靡氛围,再有他出仕不得的困顿,都是生活给他戴上的镣铐,万千的束缚和困顿,磨就他沉郁而顿挫的诗风,即便是一声一声于秋色里,即便是一句一句于孤老病死的字眼里,依然难掩他雄浑的气象和万死不辞的济世之心。

律诗至此,已然是一种高度,人生于漂泊之中坚持这样笃定的情怀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


二、经年颠沛流离中的家国情怀

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被镌刻在诗作里比较多,他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了安史之乱的始终。

那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的呐喊,一直伴随着他颠沛流离的生涯。

从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史鲜于仲通大败于泸南时,他便写下《兵车行》一篇,将亲历亲闻记录于他的诗歌当中,彼时,唐玄宗与杨贵妃仍然沉迷于宫廷乐事,时隔四年之后的十月,杜甫又写下一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句“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一语成谶,安史之乱终于暴发。

大唐王朝的根基自此被裸露于洪流之中,任是痴情的唐王,在这个时候,面对江山社稷和美人也已回天乏力,当他一遍一遍拍着栏杆为痛失美人而情难自已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有个叫做杜甫的儒生,早在这之前,就以诗歌的形式,为他的王预测了结局。

我们替他的君王回忆一下:
751年,杜甫在《兵车行》说:“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他的王无知无觉,755年,杜甫自京赴奉先县,一路民生哀怨,他提醒他的王说你看你还在:“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但我的王啊,你知不知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诗还未来得及或者根本穿不过羽林军的长缨,安禄山造反了。近九年的安史之乱彻底肢解了之前的盛世表象,那霓裳舞,那华清池,那高力士脱靴,那些所有构建在太平盛世之上的美丽传说倾刻间随着杨贵妃的香消玉殒而消失殆尽。

只是如杜甫一般的落迫之人,这期间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一路逃难,一路悲戚,一路写下沉郁顿挫的诗作,这些年里,他的诗紧紧与家国命运相系,直到763年安史之乱平息后,他终于写下一首他生平的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至此我们才发现,这个蓬发无端、久病无依的落迫诗人原是有着非常可爱的一面的。

三、他的登高
杜甫的登高诗作极为开阔,虽然表达的意思多是郁怀的排遣,但发幽古之情,着诗眼于当下,诗意与造境浑然一体,在战乱不堪的境况下,极目他热爱的这一方江山,草木含愁,天地有怨,诗人将自己放逐于四野六合中,总是老泪纵横地望着他的长安城。

不如随着他,移步于他所到的登高之处,仔细体会一回他的感情。

《望岳》诗是杜甫早期的一首登高之作。蓬勃的朝气,纵横天地的心胸气魄,于斯可观。真真是登高远眺,抒情臆志的诗家绝唱。今天我们如若登临泰山之巅仍会看到此诗作的石刻,在迎着朝阳升起的一刻,穿越时光,与伟大的诗圣一道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登楼》诗写于764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朝局不稳,万方多难。但他依旧在焦虑之中透着对当局的坚定信念,让人生出疼惜之情,这个近乎执拗的老杜啊,面对这支离破碎的山河,苦无献身之路,只得落日倚危楼,忧端难遣,幸有诗词或暂可慰藉。

《登高》诗脍炙人口。经年离乱,多病逢秋,此律字字散发着旷远高愁,字字道尽了他人生百年里入仕不得而又怀着拳拳济世的一颗心。单以“愁”字解此律,单薄而苍白,陶道恕评此诗说:“于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此诗句句皆对,被列入教材的一首重点诗作,它当之无愧于“旷代之作”的盛誉。

《登岳阳楼》诗意宏阔稳健,是杜甫晚年的一首诗作。景象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旷远而苍茫,奇伟而摄目,放眼于一种江湖杳杳,河海山川茫茫。这样的情境之下引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句,无力感、不遇感、凄凉落寞感被成倍地烘托而出。并非杜甫极尽字词之事来雕琢于一种意境,实在是他生命真实情感与经历自然的流露,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稳健而浑厚的文风、他学富五车的造诣成就了他成为大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九日》是我极喜的一首七律,又是一首整联对仗的佳作。他于此律中将一个完整的个人形象和思想感情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来。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一句里,有杜甫的孤独,有那饮不尽的浊酒,他的老病,他的登高。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一个任性的蓬发老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放眼望去,天地旷远,那浓浓的乡愁使万物于霜前都觉得寥落。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收束苍劲有力。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整首律诗大气悲壮。

对于那些苦难成为了他人生当中无法逾越的劫而觉得遗憾,而同时又是这些苦难成就了诗坛的一种传说,在文学上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四、清丽的绝句
杜甫的律诗工整而意境开阔,气象于虚弥、宏阔中笔力都自然并且张弛有度,他将人生际遇里的不得志和愤懑都以律诗的形式宣泄出来,想来杜甫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即便是有着排山倒海般的愁绪,也将这样的郁怀圈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不纵它如野马般四下无底线地奔腾。

反过来读他的绝句却发现,首首清丽跳脱,完全颠覆了律作里那个拄杖登高,多病蓬发,雨脚如麻的诗人形象。

绝句里杜甫的柳色摇曳,管弦轻囩,春花夹道,春水绕篱,内心深处另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小我”喜拈新毫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怡然,比如,笑看碧波漫沙洲,比如,让相思在沙暖睡鸳鸯安然落脚。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组绝句中,虽然也是一组未得跳脱伤春之情的作品,但于杜甫笔下,笔法自然,春绪绵宕,毫无造作之感,反觉意真而情切,让人觉得杜甫还有着这样另人莞尔的地方。其六诗说:“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语简而生动,叠词的重复运用,在短短二十八字里毫无违和感,反愈显出诗人质朴和敦厚的性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组绝句的最后一组绝句虽不是十分出彩,但其中“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一句一定被《红楼梦》作者曹雪反复吟诵过,最后借它之名演变成林黛玉《葬花吟》的“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绝句四首》(其三)一组绝句中,其三首广为流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整首绝句色彩的饱和度相宜,虽是绝句,却暗含着律作的工稳,两联皆对仗,对仗工稳又不觉得生硬,除却诗作本身带来的艺术美感,这哪里还是那个满怀忧愤的老头呢?分明是手执画笔的印象派画家。

让人联想到他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此首诗是对曹霸高超画技的评论,杜甫将“深邃的现实主义画论和诗传体的特定融为一炉,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在中国唐代美术史和绘画批评史上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可见老杜在绘画的美学范畴内也有独到的见解,也就不奇怪,他能用他强大的文字将一幅景致描绘得出神入画。

《赠花卿》绝句有人说意在诗外,有讽刺意味,我宁愿相信唐诗质朴而纯然,宋诗之所以达不到唐时的高度,总是因为“失于理”,说教多了,的确让人生嫌。

五、他的秋兴

杜甫的《秋兴八首》首首惊艳。

小的时候,不喜欢学他的诗,觉得太沉重太无趣,我的日子分明不含丝毫忧伤,懵懂的年少情怀根本无法体会他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无法理解白头为啥要用来“掻”,“浑欲”纵然被老师要求记在笔记上,依然觉得这老头儿踉踉跄跄的,一点都不可爱。因《春望》没有背诵下来,曾经被老师罚抄50遍……

随着年岁的渐长,越发读出杜甫诗的妙处,他这组《秋兴》我曾烂熟于心,只是记忆这东西不再钟爱中年人,今日喜悦着朗朗上口,明日便忘掉一半了。

《秋兴八首》一气呵成,读完的一刹那,便觉得秋光在一刻,齐齐地落下来,他那被团成褶皱般的孤独抑郁的情感渐渐舒展开来,我们虽是站在历史的局外人,他的粗茶和淡饭,他的卧病秋江,他日日独坐江楼怀念长安城的强烈感情,依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他是假借这八首律诗,让内心的图腾把自己的余生高高托起,无边的落木,滚滚的长江,肃杀的秋景都让这个背井离乡的落迫诗人站成守望的姿势,江山如此浩渺,风也来,雨也来,那摇摇晃晃的江山,那身经苦难的百姓,都成为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疾。

《秋兴八首》,老杜的思想感情抽丝剥茧般地流泻于笔端,那些个秋啊,萧瑟了一个王朝,也萧瑟了他的风华。
说什么都略显多余,不如重温八首里的佳句。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六、他的思念也深沉
杜甫念旧重情,会是个很好的朋友。
但在那些聚也不易,分也不易的日子里,唯将一腔深沉的思念寄托于笔端。

《赠卫八处士》在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诗人欣逢故交,他与故交的重逢是满满的悲喜交加之情。想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同样是表达与友人深厚的友情,孟浩然的轻快而怡然,老杜这首虽然极尽自然浑朴,但读来感情依旧沉郁而顿挫。

有时候会想,这位隐士卫八在“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后,一定会委婉地和杜甫说:“俊鸟栖高林,清水出深山,如今世道不开明,不如随我一道隐于这里吧?”杜甫则委婉地谢过故交的好意说:“我这一腔热血注定要付与苍生和社稷。”卫十八不好再相劝,也知杜甫命数如此。这一年是759年,直到7、8年过后,杜甫羁旅江上,面对江山一派萧条的景象时,才第一次发出“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的慨叹。

《月夜》与《月夜忆舍弟》是他两首思念亲人的五律。想来他临风望月,几盏浊酒后,任是怎样的醉,也无法解救他殷切的思亲之情,唯有在月光之下,不停地拈词炼句,一遍遍地唤着一个又一个名字借以抵消那些郁志塞怀吧,但那些家愁和国难还是会浮出水面,与那一轮皎洁的月色格格不入,以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感叹一吟至今。

七、书怀
杜甫书怀,也书得雄浑阔大。
常人遣怀,是借了一些名目后,收起流落的忧伤,而后涉过所谓的宿命,让身心有所皈依。而老杜偏不。
他像一棵倔强的种子,虽生不逢时,也要执拗地发芽拔节,只要命运有一苇可航,也会让疲倦的心灵始终充满光亮。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旅夜书怀》,佳句连连。

《曲江两首》是以至简而归真串起的句子,与这一场盛大的暮春景象毫不违和,他为那些景致寻到合适的词,他为自己的“酒债”寻到一个落脚点,才华不被认同,济世被排挤,但他一直在等,这其中无比漫长的隐忍和向内的忧伤,不过是想为自己寻到一个可以燃烧的点,但现实总是太残酷了,偏一阵风一阵雨的,一次又一次浇灭了他希望的火种。

《蜀相》一诗里,他替天下所有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长啸!“出使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如周汝昌说:“他之所怀者大,所感者深,以是之故,天下后世,凡读他此篇的,无不流涕,岂偶然哉!”

《客至》是一首生活气息浓郁的纪事诗。它又让我想起孟浩然的田园诗,想起孟浩然的洒脱。我多想他能有一点点孟夫子的超脱啊,也许这次《客至》“隔篱呼取尽馀杯”时就不是“旧醅”了,但老杜就是老杜,正如他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一般,他注定是大唐里不一样的烟火。

附:老杜诗读得次数最多,甚至通篇背诵过,遗憾的是多数还是会忘掉。个人感受是,他的诗通了,旁人的诗尽乎小伎俩一般,或者这么说有人认为有失偏颇。

想着他漂泊那么多年,又是典衣又是蹭饭的,又是茅屋漏雨又是雨脚如麻的,便想起苏东坡的“捡尽寒枝不肯栖”,但又不完全是不肯栖,多数是无以为栖吧。

杜甫性子当然不是淡然超脱的,但也不是硬朗爽利的,我觉得他有时候迂得可爱了些。他认真的模样有如一把劲弓,字如利矢,千百年地敲打着那个让他伤痛了一生的病王朝。

另附:手头这本《唐诗三百首》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杜甫诗25首,分别是《望岳》、《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月夜》、《春望》、《曲江二首》、《赠卫八处士》、《佳人》、《月夜忆舍弟》、《蜀相》、《客至》、《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绝句四首》(其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旅夜书怀》、《秋兴八首》、《阁夜》、《九日》、《登高》、《登岳阳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