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关于肝癌的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看

 常笑健康 2021-06-07


▼本文作者▼

一个肝癌病例:

高先生,55岁,因右上腹疼痛40余天入院。病人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夜间明显,疼痛不向肩背部放射,不伴有发热及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病以来疼痛逐渐加重,且出现乏力、腹胀、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约3kg,无黄疸、腹泻,无呕血、黑便等。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有乙型肝炎病史30余年。

辅助检查:甲胎蛋白(AFP):600ug/L;超声检查示肝脏有占位性病变;

CT示:①肝硬化、脾大;②肝癌。

肝癌的定义

肝癌是常见的肝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占第二位,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农村中仅次于胃癌。

继发性肝癌是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而发生的肿瘤,又称转移性肝癌。许多器官的癌都可转移到肝,多见于消化道癌,如胃癌、结肠癌等,其次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肺癌、卵巢癌等。

癌转移到肝的主要途径为经门静脉、肝动脉、淋巴回流和直接蔓延4种。

肝癌的高危因素

1
病毒性肝炎

肝癌病人常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史。研究发现,与肝癌有关的肝炎病毒有乙型(HBV)、丙型(HCV)和丁型(HDV)3种。HBsAg阳性者其肝癌的相对危险性为HBsAg阴性者的10~50倍。我国90%的肝癌病人HBV阳性。

2
食物和饮水

黄曲霉素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AFB1)有强烈的致癌作用,粮油、食品受AF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发病率较高;除此之外,长期进食含亚硝胺的食物、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长期大量饮酒及饮用藻类毒素污染的水等,均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多数为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成大结节性肝硬化。肝细胞变性坏死后,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形成,残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

在反复肝细胞损害和增生的过程中,增生的肝细胞可能发生间变或癌变(即肝组织破坏→增生→间变→癌变)。损害越重,增生越明显,癌变的机会也越高。

4
其他因素

有机氯农药、亚硝胺类、偶氮芥类化学物质,寄生虫(如血吸虫及华支睾吸虫)感染,遗传因素等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

肝癌的分型


按大体形态分型可分为

块状型:最多见,癌块直径在5cm以上,可分为单块、多块或融合块状3个亚型。

结节型:直径一般不超过5cm,可分为单结节、多结节和融合结节3个亚型。孤立的直径小于3cm的癌结节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3cm者称为小肝癌。

弥漫型:最少见,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癌结节分布于整个肝而与肝硬化不易区别。


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

肝细胞型:占肝癌的90%,癌细胞由肝细胞发展而来,大多伴有肝硬化;

胆管细胞型:少见,由胆管细胞发展而来;

混合型:上述两型同时存在,此型更少见。


按转移途径可分为

肝癌可经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造成癌细胞扩散。

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最常见,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而形成癌栓,经门脉系统在肝内播散;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向肝外转移到肺、骨、肾和肾上腺及脑等;或直接侵犯结肠、胃或膈肌等邻近器官;癌细胞脱落植入腹腔,则发生腹膜转移及血性腹水,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作者介绍

陆虹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医学博士,1994年9月-2001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2011年9月-201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肿瘤学博士,擅长常见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主要是肺癌、胃肠道肿瘤等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仁济医院日间化疗中心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委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门诊时间:
周二,周六下午仁济东院
周一上午仁济西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