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病理报告一头雾水?病理报告应该这样看

 拯救肝癌 2021-05-22

到目前为止,病理诊断仍是诊断良恶性肿瘤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素有“金标准”之称,也是判断可疑组织性质的最后依赖。因此,病理诊断又称“最后诊断”,病理医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一份病理报告虽然只有薄薄几页,却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苦乐。许多人拿到报告后都焦急地想一看究竟,却又被“原位癌”、“肉瘤”、“浸润癌”等专业术语搞得一头雾水。

那么,病理报告都有哪些内容、怎么读懂它呢?下面,来为大家解读这份肝癌的“疾病审判书”



常见诊断术语解读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名词:

1.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异型增生也被称为不典型增生或非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有异型增生。当肝细胞出现高度非典型性增生时就提示肝脏出现了大量异常的细胞,这是肝癌病变的初期。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非典型增生,可预防相应部位癌的发生。

2.分化

组织的细胞有从胚胎到发育成熟的过程,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相似的分化特征。一般恶性肿瘤可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低或者未分化(高度恶性)。

高分化肿瘤,恶性程度低,生长慢,转移率低,预后较好;低分化肿瘤,恶性度高,生长快,转移率高,预后较差;还有一类癌细胞分化太差,根本找不到来源组织的征象,则称为未分化。未分化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最差。

3.交界性肿瘤

即肿瘤的良恶性难以区分或者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病变。

4.癌疑

通常报告单上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符合……”、“疑似……”或“……可能性大”等字样,这是一种诊断上不确定的常用词汇,需要结合临床。

图片来源:ptgcn.com

5.原位癌

上皮组织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这是异型增生细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6.浸润癌

即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癌症。浸润表示癌细胞已经从发生的部位向更深的地方侵袭浸润。浸润癌在临床分期中通常用T表示,至于T下标的阿拉伯数字,如T1、T2、T3等,是浸润程度的细分。

7.转移

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者其他途径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的过程,所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癌或者转移瘤。

8.癌前病变

癌前的一种特殊病变,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转化为癌,但并不是一定会变为癌。而肝癌的癌前病变主要包括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和腺瘤样增生



只需四步,教你读懂病理报告


了解了这些基本的名词后,我们就一起来揭开病理报告的神秘面纱。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病理诊断包括4个方面的信息,即基本信息、肉眼所见和镜下所见、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基本信息

即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病理号,以及送检标本的来源方式和部位。

肉眼所见和镜下所见

肉眼所见包括活检组织的全貌、活检部位、可疑癌肿的形状、边缘是否清楚以及活检组织的大小,如直径或长度、重量等。镜下所见是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的描述,主要包括细胞大小、核仁、核膜、胞质以及癌细胞间的排列生长方式等,但这些数据一般不会描述出来,在病理报告里只是一张彩色或黑白的图片。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整个病理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病理科医生会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有无脉管瘤栓等判定活检标本的性质,可以有一项,也可以有多项描述。判断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首先看组织学分型,根据组织学类型可将肝癌分为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和混合性肝癌三大类。

其中肝细胞癌最常见,约占肝癌的80%~90%,是指癌细胞起源于肝实质细胞。分化较好者,癌细胞类似肝细胞;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多边形,胞浆丰富,呈颗粒状,明显嗜酸性染色。

2)看肿瘤的大小,肿瘤是越小越好,肿瘤越大预后越差。对于单发肿瘤来说,一般肝癌的瘤体直径小于3cm称为小癌型,直径在3~5 cm之间称为结节型,直径在5~10cm之间称为块状型,直径大于10cm称为巨块型。

图片来源:摄图网

3)看肿瘤的浸润深度,如粘膜层、肌层、浆膜层以及穿透浆膜层侵犯其他组织。不难理解,粘膜层最好,越往外发展越差。

4)肿瘤的分化程度,低分化就是分化差,就是组织不正常,所以低分化不好,高分化好。而级别恰好相反,G3就是高级别预后不好,G1就是低级别预后好。

5)判断肝癌的分期,分期越高,预后越差。

  • I期 - 无明显肝癌症状态与体征。一般指原发性肝癌的直径在2cm以下,且没发生血液、淋巴转移等;

  • II期 - 介于I期与III期之间。表示直径可能不到2cm但是侵犯了临近的血管或是有2个直径不足2cm的癌症肿块但是没侵犯血管;

  • III期 - 有黄疸、腹水、远端转移或恶性液体。表示直径2cm以上的原发性肝癌,且已经出现侵犯了血管,或者有几个直径不到2cm的小肿块,但是已经有血管侵犯或多个大于2cm的肿瘤;

  • IV期 - 表示两叶肝脏都有了原发性肝癌,或原发性肝癌已经侵犯了肝脏的门静脉、或者表示血液、淋巴、肺部等远端转移了;

6)肿瘤切缘是否干净,这个非常重要。如果切缘见癌细胞就说明肿瘤没有切除干净,复发风险高,可以咨询手术医生,是否可以再次手术。

7)肿瘤周围有无卫星灶,卫星灶是指肿瘤周围存在小的转移灶,如出现卫星灶就需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及后续进行化疗或者靶向治疗。

8)脉管及神经有无侵犯,简单来说,就是切除的肿瘤组血管里面看到癌栓及神经组织里面见到癌细胞。这个也是相对来说不好的因素。

9)看一下淋巴结有无转移,举个例子,淋巴结见癌转移(1/21)。简单理解就是取了21个淋巴结出来化验,1个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10)看肿瘤的病理分期,其中T代表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N代表淋巴结,M代表远处转移。T、N、M分期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总的分期。如果是手术切除获得的标本,在描述病理分期的时候,会在前面加字母“p”。

11)看有无肝炎及肝硬化肝癌存在典型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调查表明约70%的原发性肝癌是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的,因此如有肝炎或肝硬化的情况,不仅需积极治疗肿瘤,还需从根本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及保护肝功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免疫组化

如果肿瘤病变不典型,在病理报告内容中还需增添鉴别诊断的内容,而肿瘤的鉴别诊断常常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实现。免疫组化是通过切片、染色对肺癌组织进行抗原、抗体检测,进而明确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及肿瘤来源;也可以用于肝癌分子分型的诊断,即基因检测。

肝细胞癌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有Hep Par 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CD34(肝细胞癌为弥漫型)、CD10、多克隆性癌胚抗原(pCEA)、精氨酸酶-1(arginase-1)、热休克蛋白70(HSP70)、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谷氨酰胺合成酶(GS)。结果用“+”表示有基因突变,“-”表示没有基因突变。此外Ki67是肿瘤的生长指数,Ki67如果很高就提示肿瘤的生长非常活跃,即肿瘤的恶性度相对较高。

目前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免疫组化来检测肿瘤相关特定基因的靶点有无突变,从而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这样,药物进入人体后,就会特异性地只选择发生突变的致癌位点进行结合,实现“只杀死肿瘤细胞,不波及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理想效果。



根据以上的了解,我们来分析一下图中肝癌患者的具体情况。

首先肿瘤的病理分期是PT2NxMx,代表是恶性的孤立肿瘤,有血管受侵或多发肿瘤直径≤5cm;但不清楚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此外脉管内有癌栓,MVI分级是M1,也提示有转移风险,需要进一步结合CT、MRI、骨扫描、超声等检查来确认。

免疫组化中该患者CD34弥漫性血管化、Hep和Gpc-3阳性、CK19阴性即可排除胆管细胞癌,考虑肝细胞癌。D2-40淋巴管和H-caldesmon平滑肌阳性,提示淋巴管和结缔组织转移,在术后需进行相应的放化疗进行治疗。GPC-3基因阳性,提示可应用抑制GPC-3基因的靶向药来预防肝癌的复发。

综上可见,病理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如果患者能对报告有一个初步认识,将有助于客观了解病情,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