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博弈,离中枢越远,输得越快!

 谋略那些事 2021-06-07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第29卷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原文】

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欲试用之。房上“中郎任良、姚平,愿以为刺史,试考功法;臣得通籍殿中,为奏事,以防壅塞。”石显、五鹿充宗皆疾房,欲远之,建言,宜试以房为郡守。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得以考功法治郡。
 

【译文】

元帝命京房推荐他的学生中通晓检验政绩和有能力考察官吏的人,准备试用。京房上奏:“中郎任良、姚平,希望能用为刺史,在各州试行考绩制度。请准许我留在朝廷,转报他们的奏章,免得下情不能上达。”然而石显、五鹿充宗都痛恨京房,想使京房远离元帝,于是向元帝建议,应该试任京房为郡守。元帝遂任命京房当魏郡太守,允许他以考功法去治理本郡。
 

【解析】

 
前文道,房京暗指石显等人为奸佞,自然后者也不会坐以待毙。
 
此时汉元帝对房京宠幸正盛,此时想要用老方法,比如说坏话、泼脏水、找破绽来处理它时机并不成熟。
 
而京房的存在,除了老说石显等人的坏话,还表现出对石显有潜在的权力威胁。
 
如果说,消灭一个对手,最终极无非就是肉体消灭杀人诛心,而最基础的就是针对对方威胁自己的点,让对方无法再威胁到自己。
 
石显对付京房就适用于后者。
 
而石显等人的做法很简单,让他离开长安权力中枢,去郡里面做太守做试点。
 
就这一点而言,颇有后来海瑞不容于浙江,但又没有把柄,于是被提拔礼送出境一样味道。
 
京房你不是要推行《考功课吏法》嘛,而且汉元帝也非常重视。
 
但是这个东西影响太大,必须慎重,既然事是你京房提出来的,你自己去做这没毛病吧?
 
这一点对于职场中绝大多数情况也是如此,事情是你提,大概率就会让你做!
 
基于这一点,石显等人提出的这个建议合情合理。
 
如果,是稍微没有政治敏感度的人,可能就会就是论事,觉得的确是这么一个理。
 
但是京房或者说玩政治的,人家看到的是这个举动背后带来的影响。
 
因为一旦京房离开长安,必然会在这是个方面,出现变化。
 
 
1.与汉元帝的关系上
 
现在汉元帝对京房处于兴头上,将京房远调出长安,产生空间上的隔离,降低沟通、见面的频率。
 
这样这种关系的热度必然会快速降低,进而使得汉元帝对京房的感官平常化、常态化。
 
 
2.事情沟通上
 
古代没有现代沟通发达,就算同城除非是黏在一起,否则想要说个话难道还是不小。
 
而京房离开长安去到郡县,和汉元帝的沟通频率更是大大降低。
 
京房和汉元帝之间的信息无法做到及时互通有无,就必定会出现存在信息差的情况,给别人以利用的机会。
 
 
3.关键时刻演变上
 
在材料里面包括后面京房离开长安的路上,京房都数次努力想留在长安,而让自己的徒弟去负责地方推行《考功课吏法》。
 
其目的就在于,出现问题以及不利于他的情况下时,他能够及时解释,避免因为信息一面倒的不利于自己,导致事态出现不可逆的滑落。
 
而这个关键时刻,不光是针对《考功课吏法》的推行,同时也涉及到石显等人对京房下黑手。
 
 
4.重要度上
 
而这一点是基于第一点的继续演变。
 
但汉元帝与京房的关系常态化之后,京房对汉元帝重要度下降,甚至未必能够想得起京房来。
 
最后干脆就让京房留在当地,这极有可能会断送掉京房的政治生涯。
 
而职场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些领导心腹宁愿跟着领导也不愿意出去坐镇一方,就是怕这一走就回不来了。
 
 
5.注意力上
 
人的注意有限,不可能一直会关注某个东西,必定会随着时间转移。
 
京房在长安,天天和汉元帝说,汉元帝自然是对推行《考功课吏法》很关注。
 
但是,一旦京房离开了,没人说了,汉元帝的注意力势必会被其他事情牵扯。
 
甚至到头来,对《考功课吏法》一点都不关心。
 
那时候,京房又在外地,这算是彻底废了。
 
 
所以看明白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京房后面千方百计、数次上书要求时不时就要和汉元帝汇报一下,就是怕他这一走,上面五个问题爆发出来。
 
而石显用计的狠辣也体现无疑,把京房搞到地方上去,不在汉元帝身边,久而久之就无关紧要了。
 
要是京房还一个劲搞事情,那就趁他不在汉元帝身边这段时间,玩命抹黑、招黑材料,直接一步干到位!
 
 
【启发】
 
之前从利益的增量角度说了,为什么要贴近领导、向权力核心靠拢。
 
包括之前分析萧望之两次拒绝离开朝廷中枢去地方也提到了这个。
 
而上面材料中京房的经历,其实有多个角度去看。
 
从石显的角度,对付对手,未必要把对方彻底赶走,只需要把他赶到领导看不到、不关注的地方,限制他的影响力,这也是一种对策。
 
从京房的角度看,对于离开权力中心,想要维持一定关系和在权力中心一定的位置,那就必须要和权力来源保持一定频率的联系,尤其是在信息上更是如此。
 
而再深度的从京房的角度来看,纵然获得了上级的青睐,在关系维护上,也要多下功夫,上面几个点就是切入的方向。
 
多联系、多沟通、事情多保持一致步调、确保卡住位置,基本上就稳了。
 
再从做事情的角度来说,如果你想把一件事,尤其是有难度的事做好,不管是功劳层面,还是把事情推动层面、亦或是权力安全层面,和上级保持沟通联系都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人做事,就是埋头干,不和上级怎么回报,觉得自己能够把事情把握住。
 
不否认有人的确有这个本事,但是建议你该汇报还是要汇报、该请示还是要请示,该保持联络沟通还是要保持,因为这个问题,涉及面太广,不是那么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