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

 袁占舵 2021-06-08

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么,年龄越大越世故,教师么,水平高的不把教学当第一职责,水平一般的,底气不足用讨好学生来找补。反正双方没理想了,都在凑合,又不是不能过。

二、课堂深默已成习惯,便渐渐惯成了没思想。 没思想就是这么养成的

三、学生的沉默,可能是有思考,看班级没人回答,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冒头回答问题,万一自己的思考角度和别人不一样,自己也会很尴尬。 老师的宽容可能是没有时间去等大家思考,教师有教师的教学进度,尤其是现在中考高考科目,没有办法在学生沉默的时候鼓励等待学生回答,只能自己回答了。

四、主要是工业化的课堂限制了学生的表达,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吧!我昨天给老师们讲座,做了一个实验,问了个问题,没人举手,然后点名回答,也都能说出个一二。然后就和大家分析这个现象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我说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举手十分踊跃,但老师只能喊几个人回答,我孩子回家和我说他挺不开心的,因为老师从来不喊他回答问题。我就教育他了,让他理解这个现象,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会和父母说,我想是不是久而久之孩子也慢慢不举手,从而不表达,也慢慢不思考了呢?然后我们让老师们用了纸条范。

五、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在幼儿园保育阶段,教师关注的中心更多是幼儿的行为、情感和幼儿关注的内容,他们“到场”的对象是幼儿;而到了大中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关注知识、效果和课程中的内容,他们“到场”的对象是课程内容。因为“到场”的对象不同,所以师生之间情感建立的层次就不同,进而拓展学习的方向也就不同,导致了学生的社会情感和交互过程的差异。 让一个中学老师在40人的课堂中的每一次互动都建立“到场-情感联系-拓展学习”的有力互动进程感觉有些难

六、万一讨论内容被学生发上网,可就上热搜了……

七、学生的沉默可能是无知,老师的包容也许是无奈……

八、现代化的课堂学生沉默的动机越来越多,怕说对被关注,怕说错被嘲笑。说不出可以写,以匿名或者不匿名的形式进行文本提问、讨论、回答或许能改善学生的沉默。

九、看到有评论说,课堂太标准化了。曾经我实习的时候也遇到这种问题。当时教研室集体备课,备一次课教十几个班,重复十几次,很无聊。于是向我老师请教。老师说,那是你的课堂,虽然说教研室集体备课,但是你的课堂你做主。还是有很多可以变通的地方。因为学习者不同,所以每节课都不一样。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如果你每次课后认真总结,改善下次课堂。十年磨一剑,有朝一日,你一定会成为这门课的专家。受益匪浅。

十、教师的包容,一方面要去思考,是否是方法问题;另一方面,也许也是无奈,面对长期形成的学生沉默,轻易也是无法打破的。 但是,无论是沉默还是包容,都应该打破。人不思考,不表达,“思想”一词就真的很讽刺了。

十一、在高校里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重要,那么为了迎合学生,为了讨好学生也好,反正就马马虎虎的,就这样过呗。确实说的是大实话,又不是不能过,得过且过。老师太认真,太负责,太严格,那么学校领导跟学生都不喜欢。

十二、大学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套路,老师假装上好课,学生假装上好课。老师想认真一点提高难度和要求,课程组其它老师怕成绩低不乐意,教务老师怕成绩低不乐意,学生线老师怕成绩低不乐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