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简介(附“《说文解字》相关学习资料流通说明”

 阳光贝贝海清清 2021-06-08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东汉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巨著,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字典之一。

图片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东汉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文字学巨著,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字典之一。

关于书名

《说文解字》之名:一是“说文”,一是“解字。“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因而“文”为独体,“字”是后起的,由“文”衍生而来,故为合体。独体的“文”不能再分解,故说明之,即“说文”;合体的“字”由“文”构成,故分解释之,即解字,二者相合在一起,可作《说文解字》之名的含义。 

图片

关于作者

《后汉书许慎传》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卒于家。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

著书背景

许慎所处的时代,由于文字的演变、经书的传抄等诸多原因,今文经和古文经对文字和经义的释说分歧很大,且论争激烈。许慎认为,有文字而后有五经,今文经学随意解说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要纠正今文经的妄说,提高古文经的信度,“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必须弄懂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他指出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遂历时十多年,终于写成《说文解字》这部文字学巨著。

收录字数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图片

说文篇目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篇,其中一至十四篇为文字解说,十五篇为叙目,每篇都分上下。(有的版本言十四篇,乃因叙目单列而已)

说文部首

《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全文分部首540个,始于“一”,终于“亥”,同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识。关于“540”,一说为“阳数为9,阴数为610为数之俱,三数相乘而得540”,此为一种说法,未得考证。

图片

关于重文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数是474个,主要指汉代所发现的孔子壁中书及《春秋左氏传》。《说文解字》里的“籀文'是来自《史籀篇》中的文字,大徐本标明的重文数共计208个。在许书重文里,还有或体俗体今文诸名,许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称之。古文、籀文与正篆是属于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古汉字异文关系,或体、俗体、今文与正篆则主要是指汉代所存在的异文关系。

说文四家

历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很多,以清代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图片

图片

 附录:说文解字叙

敘曰: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䋣,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箸于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訖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大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説。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䋣,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艸書。學童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大史幷課,冣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楊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製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燿於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鬥,蟲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俗儒啚夫,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例之條,怪舊執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衺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嘖而不可亂也。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證,稽譔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恉。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萬物咸覩,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㠯諭。其偁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