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陈毅子弟兵团:随军转战功不朽

 海曲上人 2021-06-08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陈毅子弟兵团:随军转战功不朽

1947年的鲁中南战场上,数以万计的支前大军中,有一支被华东军区授予“陈毅子弟兵团”光荣称号的支前队伍。这支近千人的队伍来自位于黄海岸边的藏马县(该县1956年撤销,其大部分区域现属青岛西海岸新区)。他们随军转战,驰骋疆场,在炮火硝烟之中,穿梭来往于敌我厮杀的阵地之间,抢危救急,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冒雨走祝阳

1947年3月2日,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和滨北支前司令部命令藏马县快速动员,组建一个支前子弟兵团。中共藏马县委和武装部全力以赴,用时3天精选了935名年轻力壮的干部和队员,编成2个营6个连,警卫、通信、炊事等勤务分队一应配齐。

3月6日,队员们携带200余副担架、760多件武器(每4人一副担架,配3条枪),告别了藏马县的父老乡亲,踏上了支前的征途。到达集结地后,大家经过短期的整训,奉命跟随华野一纵,扛起了火线抢救转运伤员的任务。

3月20日,一纵派出部分干部到兵团营连任副职,加强了领导力量和政治、后勤保障工作。

3月下旬,蒋介石调集45万人的兵力投放到山东战场,企图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4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向我鲁中山区进犯。

久战疆场的陈、粟首长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与敌周旋于鲁中南山区,以求调动敌人,寻机歼灭。子弟兵团紧紧跟随华野一纵,晓宿夜行,穿战火,冒硝烟,出没于崇山峻岭之间,在不间断的行军途中和小规模的战役、战斗中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光。

4月下旬,部队展开反击。22日至26日,由华野一、三、十纵队组成的右路兵团一举攻克泰安城,继克宁阳,全歼吴化文部1个团。子弟兵团随军参战,火线杀敌,抢运伤员,奋勇无比。

宁阳战役后,敌军进行疯狂的“清剿”“扫荡”。宁阳战役中受伤的183名伤员,当时还住在城东北方向的官庄村,处境十分危险。

5月1日下午6时,团长肖少华、政委王子浮急匆匆从兵站赶回驻地,立即传达上级关于连夜转运这批伤员的命令。

经过简短的动员和准备,晚上8时,子弟兵团借助夜暗,向官庄进发,并于10时左右到达。与部队救护所的同志接上头后,担架队员分头到农户抬出伤员,全团人员心里十分清楚:时间就是生命,天亮前过不了铁路封锁线,后果不堪设想!

茫茫雨夜中,子弟兵团的担架队,像一条巨大的游龙,蜿蜒在起伏的山峦上。大雨是天然的烟幕,掩护着这条巨龙安全地通过了封锁线。

5月2日8时左右,子弟兵团终于到达目的地——距泰安城东北约50里的祝阳村,183名伤员全部安全送到这里。

乔店救亲人

完成官庄转运任务之后,兵团开进炉芽店休整。华野一纵首长发布命令,给藏马县子弟兵团全团记集体功,并派人员携带慰问信和两头大猪慰劳兵团干部和队员。

5月15日晚9时,全团营以上干部被紧急通知到离驻地10余里路的纵队后勤兵站开会。10时左右,众人到达兵站。首长马上招呼大家坐到一张军用挂图前开会。“这两天,敌人出动数十架飞机疯狂轰炸。最近敌我决战将会达到白热化程度,斗争异常激烈、残酷!”他把指示杆由下向上移至莱芜一带,继续说:“敌人已经逼近这一线,距莱芜不远的乔店村,有我军重伤员180名,已处于敌人正在形成的包围之中。纵队首长命令,一定要将这批伤员抢运转移至安全地带。为此,特命令你们藏马县子弟兵团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抢运!”

返回驻地时,已经是深夜11时。在各连紧急集合的哨音中,团部警卫班和四连整队出发,其他各连陆续跟进。各级党的会议、党员小组会都在行军途中边走边开。  天逐渐放亮了,离乔店还有10余里,部队开始跑步前进。太阳升起时,先头部队赶到乔店村东北的小山包下。翻上这个山包,下去就是伤员的住所。担架队员扛着担架,拼命向山包上跑去。该死的敌机又在山包上空盘旋扫射。队员们不顾一切,冲下了山坡。警卫班被派到村西南警戒。

二营教导员李涛带领队员迅速冲进村子,队员们一齐喊话:“伤病员同志们,我们是藏马县子弟兵团火线抢救担架队,奉首长命令来抢救你们啦,哪里有人赶快答话!”结果喊过几遍都无动静。李涛带领四名队员进到一个庭院,推开门一看,惊呆了:门后和窗旁有四位伤员各持一拉出弦的手榴弹守候在那儿;对着门的桌腿上绑着一个手榴弹,一位伤员侧卧在旁边,用牙紧紧咬着手榴弹弦。内间的床腿、窗根上也都被绑上了手榴弹——这屋里的伤员,全都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彼时,担架队员的心房被伤员们宁死不屈的精神和悲壮举动猛烈地撞击着,不禁热泪盈眶。李涛深沉地说:“同志们,我们来晚了,但我们终于来了!”他擦一把泪,回头命令:“抓紧抢运!”

在火力组一阵阵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大家紧张有序地抢运着。担架队伍翻过山包,离开不足三里,敌人就占据了这个空无一人的村子,像疯子一样发泄着他们的愤恨,乔店上方一片浓烟烈火。

转运蒲台镇

乔店抢救,真是奇迹,全团人员和被抢救对象,无一人伤亡。

被抢救出来的180名伤员,本应由另一个县的子弟兵团实施转运至后方医院,藏马县子弟兵团仍跟华野一纵行动。由于全体伤病员一致表示:“藏马县子弟兵团的同志舍生忘死救出了我们,我们是生死弟兄,非他们去送,我们是不去的!”首长只好满足伤病员的要求,做了临时调整。当子弟兵团的干部、队员知道了是伤病员的强烈要求才临时改变原来的决定后,欣然接受了任务。这次长途转运单程600余里,半月行军,爬过了无数沟壑山岭,通过了敌人一道道封锁线,终于将伤员安全转移到黄河北岸滨县蒲台镇一带的后方医院。

院方为了酬谢子弟兵团对伤员的爱护,赠以锦旗两面、大猪两头。伤员们又纷纷凑钱,买来一些肥皂、毛巾、香烟等物品,送给子弟兵团,并集体赠送给子弟兵团“支前模范”红旗一面。

此次转运任务完成后,兵站首长郑重地将一面绣有“陈毅子弟兵团”、落款“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的奖旗授予他们,并宣布:“你们胜利完成了党所交给你们的光荣任务。根据伤员同志的一致请求和你们做出的贡献,经首长批准,除授予你们'陈毅子弟兵团’的光荣称号外,全团立大功一次,发奖状一张;另奖给你们步枪100支、 轻机枪3挺、小炮2门、卡宾枪1支。”

1947年8月初,《大众日报》发表了这样的消息:扛着“陈毅子弟兵团”大红旗藏马子弟兵团荣归。某纵负责同志曾有这样的评语:“自与地方武装民兵配合作战以来,藏马子弟兵团是最好的,他们复员了,使我们非常留恋。”

又讯:于藏马子弟兵团荣归之际,某纵队特致函滨北地委、专署、武装部表示崇高谢意……信中详陈该团“三大特殊表现”后,继称:藏马子弟兵团在我部工作以来,留给我们很好、很深刻的印象。这除肖少华、王子浮两位同志及其他干部领导作风深入正派以及全团同志对自卫战争有高度认识外,更充分表现了贵区在支前工作组织、思想教育上有显著值得景慕的功绩。敝部除献以“陈毅子弟兵团”红旗,记全团与肖少华、王子浮同志各一大功,决定奖以枪支以表示敬意外,并代表我纵队全体指战员、伤病员向你们表示谢意,并请贵区给该团评功,总结通令表扬……(本文整理所据资料由中共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党史研究中心提供)(本报记者 李凤仪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