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读书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这个说法我不太赞同,我认为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真正读过书。真正读书的人,他们的感受是:心里充实,而不是快乐。 读书其实是一件寂寞的苦差事,尤其在刚开始的阶段,还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更多的是坐不下来,看不进去。 崔永元在一次凡登读书会上讲了个笑话:“读书快乐吗?读书有意思还是谈恋爱有意思?当然谈恋爱有意思啦!” 昨天第24个“世界读书日”,很多家长和学校都带孩子去了图书馆,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读书习惯。这是个好事情,但还是想提醒一下:要坚持下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的习惯。 要让小孩子养成与书为友的习惯,我觉得是一项细微而又艰巨的长期工程。 小孩儿的天性是玩。你拿一本书让他来看,他宁愿拿个水枪射水,发出清脆的嘎嘎嘎的笑声;你叫他读书,他就喜欢拿把小铲铲土铲沙,或者开动挖掘机,像山东蓝翔的老司机一样乐此不疲。 跟许多事情一样,读书是件有益的事情,但有益的事情开始不一定就是有意思,有意思只有在尝到甜头有了成就后。 这几天,西安女研究生爆吵奔驰4S店的事件被搞得热火朝天。对于事件的根由及后续发展,我不想多说,我只想对女研究生树大拇指:果然书没有白读! 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中国却被广泛争议。对于奔驰发动机漏油事件,女研究生的举动告诉我们:不读书,你不只不会说话,你甚至连吵架都不会。 不读书,往往把吵架最终演变成打架,把打架弄成这样的结局:输了进医院,赢了进局子。 我前几年上下班路过县城政府门口文庙广场的时候,经常留意到一个卖皮带的地摊。惹我留意到它的不是我想买皮带,而是那个小喇叭里反反复复刺耳的广告词:“牛皮,牛皮,真正的牛皮,26元一条!” 我就寻思,谁TM脑子让松树枝戳了,也不会挨这宰。“就是有人答应,牛也未必答应吧?” 最近,我下班的时候,喜欢绕一下道:沿着铁路东边那条青砖铺地修竹扶壁的清静路段走一遍。 就在铁路口处,有家卖椰子的摊贩,干喇叭尖声地嘶喊着:“椰子,椰子,正宗的海南椰子。甜的很甜的很!” 我心里的那个别扭啊,直想把自己的耳朵揪下来扔垃圾桶里。 读书跟不读书,穿衣上看不出来,吃饭上看不出来,住房上也看不出来;但衣服格调,吃饭的举止和房间的布置一目了然。 一位哲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出席酒会,酒会上有一个靓丽到让整个宴会厅失色的女孩儿,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紧紧地锁在那个靓丽无比的女神身上。 不巧的是,侍者不小心把酒洒在了女孩裙子上,女孩儿的盈盈笑脸猛然变色,板起脸恶声呵斥。 “维纳斯一开口说话,红酒杯碎了一地!” 那位哲人说了这样一句经典。 读书与不读书,在人生一些关键的时刻,马上就会显出完全不同的境界。衣着掩盖不了不读书背后的粗鄙。——平常人不读书,自己吃亏;当领导的不读书,别人遭殃。 酒桌离办公桌很近,书桌离办公桌很远。这不是空间距离,是心理距离。 抗日战争中指挥“百团大战”的彭老总,打急了喜欢骂娘。那是为了战斗的胜利,是为了战士们的生命在发怒。现在的有些领导干部,没有学到彭老总指挥大战的能力,却东施效颦式地照搬了彭老总骂娘的脾气,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动辄拍桌子骂娘,甚至于动手。谁给了他们这样的自信?权力,而不是能力。 读书人跟不读书的人,很难能处到一起。他们之间,谈话不在一个频道,认识不在一个品位,偶尔不得已三两句的交流,就像铁锤砸在石头上:火星直冒。 读书人遇见不读书的人,就像交警遇到了逆行者。 “怎么逆行了?” “我没撞到谁呀!” “可您影响交通了。” “但是我方便呀!” 也像民警遇到了拘留者。 “怎么打人呢?” “那是我哥们儿!” “打人是要犯法的。” “可他的事儿,我不能撒手不管啊!” 更像法院执行老赖。 “你欠人钱没还?” “我没钱还。” “我们依法执行,用房子抵押了。” “那我住哪里啊?” 当然,读书的人如果不讲理了,那就比无赖还无耻。昨天(4月23日),一个女研究生大闹宝鸡高铁南站,原因是她携带违禁物品,安检人员要求暂存或者放弃物品。那女孩登时撒泼,最终被拘留10日。 有网友留言: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哈哈哈,用热衷瑜伽者的话来说:“肉都长到了不该长的地方。” 让读书成为习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 我有个习惯,平时出门带本书。去年年底大冬天,因为等人,我踱步进了一家服装店,——单位楼下的大街上,拥挤了小城里繁华的专卖店。我的意思,一者是为了等人消磨时间,二者如果有中意的衣服可以买一件。 “这件衣服多少钱?” 服务员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儿,她看了一眼我腋下夹着的一本书,然后待理不待里的一撇嘴,说:“1000多呢!” 我当时有点生气,但一低头看看自己腋下的书,心里释然了。——在时下这个社会里,谁还看书?走路带书的人,不被骂“神经病”就已经给足面子了。 虽然读书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是,要坚持读书的习惯,你需要做出许多斗争:跟社会风气,跟世俗鄙夷的眼光。 关于读书,荀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以为禽犊。”我思索了一整天。人啊,小时候常常词不达意,长大了却总是言不由衷。所以,叫我来说,读书这事情,说到底就是让自己:不在小事上犯傻,不在大事上犯糊涂。 让孩子读书这事情,只可以引导,不可以强迫;自己读书,只有坚持,安静地坚持。 (作者简介:陈启, 教师,乒乓球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写作,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吃麦饭》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
|
来自: 新用户3134eDv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