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于竹林】太姥山

 栖心阁主 2021-06-08
到一个地方,摁一张照片
最后发现连成了踏过每片土地的足迹
如今流行的手机软件
拍个短视频或来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吸引了大量的人
究其原因大半是因为真实的生活的样子
虽然有的时候带着表演的成分

在这少的可怜的关注量中,
未曾期望博人眼球
只是最真实的分享
真实往往才感动

六祖曰
道须流通,何以却滞
心不住法,道即流通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仍然是那次问道主题的参学,

目的地——平兴寺

作为中国现在人数最多的戒律僧众道场,
他没有最美的建筑,
可那里的磁场和一草一木,
总是让人映象深刻。



图中远去的僧人的背影
每个人的老都非常相似,
包括僧人
像虚云老和尚那般经历五帝四朝,
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
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的高僧大德
稀有难得
大多数僧人晚年步履蹒跚。

六祖曰: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
思量善事,化为天堂。
当打开新闻,满世界的心酸,
这个世界太需要那一念善
消弭戾气,承接祥和

太姥山

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

登临绝顶,极目东海。

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

有着“山海大观”之称

太姥娘娘作为茶饮传说的起始人

这尊太姥娘娘的雕塑在太姥山

立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如同太姥山的白茶


太姥山的石头总让我想起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当年孙悟空的师父说到:

“这工夫,怎好在人前卖弄?

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

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参学的三天仍然是要上早殿课诵的
庞大的队伍
黑黝黝的夜色
寂静的山林
那点僧人的袈裟和那抹明黄
仿佛是这夜色唯一的光亮
不要诽谤嫌弃僧人
即便他有错
但是没有了他们
这个世界谁会启发善念
没有那一念善
恶如同雪球般滚动
而且习以为常

吃饭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事情

不然怎么有钟鸣鼎食这个词

远去的时光

是否早已抛弃了那些食不语的传统

我们的文化究竟又存在于哪里


天地的颜色从来就如泼墨

正如这傍晚的云霞和白天的远山


六祖曰:

不思善,不思恶,哪个是本来面目

哪个是本来面目

可曾叩问过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