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俊华: 再也不见 【12同题·非虚构】

 深浅视频 2021-06-08

再也不见 

文/侯俊华

奋笔疾书写过很多文章,手中的笔似一把挥舞的佩剑,轻松自如。这支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如泰山,泥泞难行。
——题记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风雨。有的风雨,还会再来,给你品味,让你重温;有的风雨却像远去的时光,挥一挥手,再不回来。 
一、羊丢了,姥爷远去了
在我童年模糊的记忆里,姥爷是第一位让我感觉到离去了就再也不见的亲人。按理说,外甥是要参加葬礼的。也许是我年幼不懂事,也许是我还得上学。隐约地,我只记得很多亲戚穿着白衣、哭啼的场面。
大约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姥爷姥姥从本县蒋峪镇逃荒来到我们村。当时,大姨尚小,娘尚未出生。姥爷的很多事情,尤其是对我的疼爱,都是谈及姥爷时,娘零星告诉我的。
姥爷姥姥家和我家同住一村,相距不远,我跟姥爷相处的自然就多。娘说,因为家庭负担重,爹娘虽疼爱我,但也没有更多精力照看我。我儿时的大部分时光是跟着姥爷度过的。姥爷领着我放羊、玩耍。娘说,姥爷总是顽皮地教我学羊叫,学羊吃草的嘴型。娘说,在看护我的日子里,姥爷像换了个人儿,极其开心。我极其喜欢吃羊肉、喝羊汤,也许,这就是历史渊源吧。 
娘说,姥爷刚离去的时候,我常常问娘,怎么找不到姥爷了。娘就说,姥爷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我想,那时娘在回答我的时候,一定是在落泪的。
娘说,姥爷去世后,村里放羊的差事自然就交给了别人。从此以后,我也丢失了放羊的时光。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渐渐地,我越来越少地提及姥爷。姥爷也在我的成长里,慢慢走出了我的日子。
而今,姥爷去世将近五十年了,我早已模糊了姥爷的印象,也鲜有提及姥爷的一切了。
只是无论在哪里看到羊儿,儿时模糊的影像又会浮现在眼前……
前几天,我和母亲视频聊天的时候,问及了姥爷的名字。
我的姥爷,叫高世祥。 
二、苦菜挖来了,伯父吃不到了
大伯父去世的时候,我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那天中午放学回家,姐姐说爹娘是接到远在市里的堂哥打来的加急电报后,着着急急地去市里了:大伯父病了。三天后,爹娘回来了,流着泪跟我说:“你大爷,没了。”也就是从这时起,每次回老家总是逗我开心、抚摸我头的大伯父,成了记忆的影子,音容笑貌,再不重现。
大伯父是市里的机关干部,但大伯父很恋家。记忆最深的是大伯父常常利用假期回家看望爹娘,看望乡亲。每次回来,大伯父总是让我放学后到家后的山上、田里挖苦菜等季节野菜。挖菜回来,大伯父就拿出两块、五块不等的钱给我,算是对我的奖励。当然,这些钱,我也总是悉数交到爹的手中。五块钱,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算是一笔巨额财产了。
大伯父心疼我们姐弟五个,更心疼爹娘。知道爹娘过得艰辛,总是变着法子帮衬我们。长大了,断断续续地听爹讲大伯父的爱和担当,宽宏和慈善,讲他们的兄弟情,他们走过的路,历经的苦。大伯父就这样在我心里树立了一个担当的形象,像一棵屹立不倒的胡杨,像一处天下绝美的风景,永恒、傲立在我的心里。
大伯父是在退休后第二年去世的。以后每年,我依然挖很多苦菜等季节野菜。可是,大伯父再也吃不到了,再也尝不到家乡的味道了。
我的大伯父,叫侯树功。 
三、叫声多了,爹听不见了
爹活着的时候,总是简单的呼喊。一般是一句,亦或两句。再加上山东人说话的干脆、简洁,闷声闷气的“爹!”“哎!”就成了日常跟爹的招呼交流。
爹除了我们自家的重担,还有村里的工作,跟爹见面基本都是在晚上,并且很晚,甚至只有吃饭的时候。再加上爹的威严,跟爹的交流就更少了。爹很多的事情,我都是后来听娘说的。
娘说,爹英俊能干,善良、孝敬,很有正义感,爱家,疼我们,很爱娘,是十里八里乡村的小“名人”。但,爹爱喝酒、嗜烟。
爹的生命很短,短得我来不及感受父爱,来不及回味父爱。匆匆而去的爹,把生命化作了山梁,也留给了我终生的遗憾。我写不下爹的细节,爹只把轮廓镶嵌在了我的生命。
爹去世的时候,只有52周岁。而我,其时只是一个17岁尚在读高中、什么也不懂的孩子。
娘说,爹出殡的那天,当棺材抬走的时候,我哭喊了几声爹,就昏过去了……
等我再见到爹,高高大大的爹,已经化作了一抔骨灰,躺在了狭小的盒子。
“爹!”“爹!”“爹!”“爹!”……千万声哭喊,爹已没有了回声。我再也等不到那句幸福的“哎!”的回应。
我的爹,叫侯树全。
四、橘子新鲜了,姥姥尝不到了
姥姥是前几年去世的,姥姥去世的时候,104岁。其时,我已到了中年。随着村子的扩建,姥姥家搬到了我们村的前街,我们家则搬到了后街,两家相距不到一公里。姥姥身体一直很好,九十多岁的姥姥有一口好吃的,还经常拄着拐杖到我家,给她的闺女——我的娘送来。儿女是爹娘心里掉下来的肉,咬哪里都疼。心疼总在,不舍总在。
92岁的姥姥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被裹脚的布带绊倒,摔成了粉碎性骨折。姥姥一躺,就躺了整整12年。
姥姥喜欢吃橘子。每次回家探亲和逢年过节,我都和娘一起,买上很多橘子,去看望姥姥,陪姥姥说说话。姥姥记性特别好,几十个外甥、外甥女的年龄、有的甚至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天,姥姥突然准确地说出了我儿子的年龄和生日,着实吓了我一跳。
新鲜的橘子年年如约到来,远去的姥姥,却再也尝不到我亲手剥开的橘子了。
姥姥去世的时候,耳聪目明,牙齿完好,满面红光。姥姥一生养育了五个姑娘,两个儿子,操劳了一生,孕育了我们晚辈将近二百人。姥姥离去得安详、平静。
原谅我,没记住姥姥的完整名字。只知道,姥姥姓“王”。
我的姥姥,权且叫“高王氏”吧。 
五、别人的生命延长了,大舅的生命简短了
在众多的长辈里,我和大舅的情感是最深的。
大舅是远近各村出了名的医生,医术高超、为人谦和、宽宏大度、晓事明理,是我们亲戚和娘他们长辈中的榜样标杆。大舅在他们姐弟七个当中,排行第四,加上是长子的缘故,大舅成了我母亲这边家族的一面旗帜。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坦荡、慈善、果敢、坚定,大舅是名副其实的标杆形象。
娘和大舅是姐弟们之间感情最深的,他们姐弟俩无话不拉。爹去世后,大舅就成了娘的主心骨。爹去世时,对于我的未来,家族专门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只有娘和大舅坚定我继续读书、完成学业;更多的亲朋都坚持让我辍学回家,支撑塌了天的家,挑起长子的重担,和娘一起把三姐和年幼的弟弟拉扯成人。我感激大舅和娘因为支持我的继续上学付出的巨大牺牲,承受的巨大压力;也感谢亲朋为了我们的家撑下去忍痛的决策。
对于大舅,我除了敬畏和尊重,我们之间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每次回家探亲,总和大舅聊上一宿、两宿。大舅总是告诉我做人、做事的方向,千嘱咐万叮咛,告诫我走正路,努力工作,堂堂正正做人,懂感恩,懂回报……我很感激,在人生的路上,有大舅手把手的教诲。
大舅不仅是我的舅父大人,更是我的人生导师。我怀念,我想念,我敬重,我心伤。
挽救了无数人生命的大舅,没有延长自己的生命。因为手术感染,大舅去世时,只有64岁。
我的大舅,叫高桂书。 
六、远去了,也不能忘记了
我要写下他们的名字,也许对他们来说,直呼其名是大不敬,但我觉得即使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罪过,我也要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否则,多年以后,我和我的后代,都将忘记了那些最早给予我生命的父辈、祖辈。
他们给了我生命,也延续了他们自己的生命。他们有权利让他们的后人,记住他们的名字,没有他们的先生和代代哺育,哪有我们的今天和未来。没有了生命和生命的延续,一切都早已归于星辰,归于海浪,没入浩瀚的时空……
写下他们的名字,以示记忆的永存,血脉的延承、亲情的相连。
侯树兰(姑姑)、王克勤(大表哥)、陈素美(大妗子)、高秀婷(大伯母)、刘文成(岳父)……
他们给了我恩情,给了我教诲。写下他们,以示感恩,以示心怀。
侯兰亭(初中恩师)、侯全成(初中恩师)、张铁山(叔父)、孙伯晋(干爹)、杨苏海(大师父、大伯父)……
珍惜生命,珍惜存在,珍惜每一个我们身边的人,和我们相关、相连的人。因为,有的离别,再也不见……
向先人跪拜,向后人告白。
21-4-216:48   

作者简介
侯俊华
山东人在北京
新闻从业人员
喜欢文学 摄影 音乐
惟愿走向远方
不负生命来往


2021【同题短故事】创作计划 
2021,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来玩【同题短故事】。
【同题短故事】由赵晓霜、侯俊华、梁波、谢秋霞、崔寒凝、祖志宏、姚小红、甄小龙、杨旭萍九位文友共同发起,旨在和更多热爱写作的小伙伴一起 “抱团”创作,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一、【同题短故事】体裁为叙事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故事以及非虚构叙事等,鼓励童话和科幻作品。
二、篇幅3500字以内。
三、一般情况下,团队成员每月1日、11日、21日晚8点-10点在微信群报名,提交上旬作业、提交下旬选题。法定假日或遇特殊情况,群主将以“群公告”的方式另行安排。团队成员因客观原因不能参加活动,应提前告知群主。
四、所有选题在提报当日经大家集体讨论后,由群主最终确定下旬的创作主题。在同一主题下,作者可自行设置文章标题。
五、已报名却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同学,自觉在群里给发一个10元红包。连续三次没有按时提交作业,将被送飞机票,若想再进群,须向群主申请。
六、同题作品在每月5日、15日、25日由【同题短故事】微信公号原创首发。
七、【同题短故事】编辑小组负责稿件的排版发布。因为稿件直接排版,敬请各位作者认真修改作品。
八、欢迎新作者加入【同题短故事】作者微信群,一起创作,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九、作者可自行申请公众号赞赏账户或设置付费阅读,所发作品收益全部归作者所有。
 编辑运营 | 【同题短故事】编辑小组
独家发布,转载请与本平台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